番外 皇甫

    自己的名字叫做什么,皇甫其实都快忘记了。

    在外面的时候,为了方便,他都喊自己黄埔。

    身边的人也跟着喊他一声,黄公子。至于家里的妻子,则是喊他一声老爷,这么一喊,便是好多年。

    他自出生以来,就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他的身上背负着重大的使命,他要复国,要将属于他的一切都给抢回来。这是他的先生一直告诉他的。

    先生说这条路很难,所以他要比普通人努力百倍,千倍。

    大殷国虽然说还有很多弊端,但是崇仁帝确实是个好皇帝,他在位到时候,吏治清明,努力地整顿着国家的经济,让整个国家都呈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皇甫他并不知道当年的大魏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但是他也曾听那些老人家讲过当年的事情。

    尤其是他的老师,每当讲到大魏亡国的时候,总是对着灭了大魏的大殷咬牙切齿。

    只不过,他也知道,大魏末年,整个国家都乱了,几乎是民不聊生,所以当大殷先祖揭竿起义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人蜂拥而至。

    尾随他身后,

    都是因为过不下去了。

    他其实并不觉得这样的国家需要被推翻,但是他的娘说要,他的军事,身边所有

    的人都说,这个天下是属于他的。

    他其实很害怕死亡。

    在他小的时候,他就差点死了。

    那是他十岁的时候,他因为过度的训练,从家里逃了出来。

    逃出来以后,他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想被抓回去,他只能一路往深山里面走去。

    深山越走就变得越来越暗。

    他当时是彻底后悔了,只能缩在一个角落里面瑟瑟发抖。

    就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女孩。

    她的背上背着一捆比她人还要高上不少的柴火,可是却显得很轻松。

    看到他饿成那般。

    她将那捆柴火给了他,又给他打了两只野兔子。做完这些事情,她就又重新回到山里面去打柴去了。

    看着小女孩明显营养不良的样子,他当时就有些震惊了。

    这个女孩这么能干,竟然还会饿城这般?若是他有能力的话,定要让她吃饱喝足,不再让她挨饿受冻……

    可惜,小女孩将东西给了他以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甚至没有留下她的名字。

    不过也是因为她的那堆柴火和两只野兔子,他才得以存活到他的下属找到他。

    经历过挨饿受冻的经历,他的心性倒是坚强了许多,甚至隐隐明白了属于自己的责任。

    他是大魏仅剩的皇室

    ,他要肩负起大魏兴盛的使命。

    只是可惜,那个女孩子,他却再也没有遇到过。

    后来,他长大了,当年安排在宫中的细作也一一出现在自己跟前。

    他知道了很多之前不曾知道的事情。

    他也知道了在崇仁帝身边,有那么一个机智过人的郁三郎。

    唯一令他感到遗憾的是,当年遇到的那个小女孩,却成了郁三郎的媳妇儿。

    两个人的感情很好,那女孩儿几乎将郁三郎放在了心头上宠着。

    他特别羡慕。

    因为小女孩给他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在遇到的那一刻,他第一眼就认出了她来,只是,小女孩却压根不记得他了。

    或许在她的生命中,他不过只是一个过客而已,她压根没有将他放在心头上,哪怕他这条小命是她救下的。

    当然,虽然对谢元印象深刻,但是对她有感激之情,也有几分恋慕,但是却并没有那种非卿不娶的感觉。

    在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以后,他对男女之情就淡了许多。想要她,不过也是为了她的力量。

    那无与伦比的力量。

    在深刻认识到她有多厉害之后,他第一次对当年没有问清楚她的名字而感到后悔,这样的力量要是能够为他所用,那么他还需要怕什么?可惜

    ,他当年虽然有点儿稀罕她,但是终究没有付出行动。

    他的行动一次次地被郁三郎给毁了,就连最终和贤王合作的那一次,也是败在了郁三郎的手里。

    仓皇逃离皇宫。

    他的兵马都被拿下了。

    那些兵马,他们耗费了不少时间才练成的,本想打崇仁帝一个措手不及,可惜,行动失败了,倒是崇仁帝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他在身边亲信的掩护下,逃离了京都,一路逃回了汾阳。

    只可惜,汾阳城如今完全在赵雯的掌控之下,赵雯是郁三郎的人。

    他们被逼得躲在了山里。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几分失望来。

    筹划一次活动,并不容易,他们已经失败了好几次,这一次的失败,大多数人的信心都没有了,便是他身边仅剩的心腹也在询问他,他们会不会成功?

    他其实并不知道。

    大魏的气数似乎已经到尽头了。大殷国却正在崛起。

    有了郁三郎为崇仁帝教养那小皇子,小皇子将来的成就绝对不会输给崇仁帝。

    崇仁帝是个仁君,这几年来,风调雨顺,百姓们也是安居乐业。

    历经了大殷的三朝皇帝,他们估计早就遗忘了他们有些人,曾经是大魏的子民。

    渐渐地,身边的人,越

    来越少了。

    他们离开了山里,开始接受了大殷国子民的身份。

    一个又一个……·

    后来,他又策划了几次活动,但是均无一次成功。

    不说其他人,便是他自己,都快没有心思了。

    他的儿子也渐渐长大了。

    儿子不愿他继续折磨自己,也在劝说他。

    他还记得,儿子如此道,“爹,若是这天下不稳,你若是揭竿起义,自然无数人附和,因为他们都盼着一个贤君,百姓们并不喜欢战乱,也不在乎自己是大魏人,还是大殷人,他们在乎的是,哪个皇帝能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崇仁帝如此,他的儿子青出于蓝,更是如此。爹,他们都是好皇帝。”

    儿子说完这一番话,他坐在房间之中想了很长时间。

    他觉得儿子是对的,可是却又始终不甘心。

    想着想着,又想起了当年被困在山上的时候,那背着柴火的小女孩的身影。

    还记得当年,他似乎也是不愿意走这条路的。

    就是因为想给那女孩子幸福才改变了主意。

    只是如今,小女孩已经够幸福了,他的初衷却已经改变了。

    皇甫自嘲地笑了笑,笑着笑着,泪水就遍布脸颊了。

    他觉得,自己似乎真的错过了什么,但是终究还是要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