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谬数
【原文】
似石而玉,以①为刃。去其昭昭,用其冥冥。仲父②有言,事可以隐。集《谬数》。
【注释】
①:矛戟下端的平底。
②仲父: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
【译文】
看上去像是石头实际上却是宝玉,用戈戟的柄套也能作为兵刃。舍弃明显可见的用途,运用它幽微隐秘的妙处,这是管仲为人处世的谋略。集此为《谬数》卷。
武王
【原文】
武王立重泉①之戍,令曰:“民有百鼓之粟者不行。”民举所最粟以避重泉之戍,而国谷二十倍。
【评】假设戍名,欲人惮役而竞取粟,倘亦权宜之术,而或谓圣王不应为术以愚民,固矣!至若《韩非子》谓:汤放桀欲自立,而恐人议其贪也,让于务光②,又虞其受,使人谓光曰:“汤弑其君,而欲以恶名予子。”光因自投于河。文王资费仲③而游于纣之旁,令之间④纣以乱其心。此则孟氏所谓“好事者为之”,非其例也。
【注释】
①重泉:地名。
②务光:当时的隐士。
③资费仲:送钱财给费仲。费仲是商纣王之佞臣。
④间:离间。
【译文】
周武王下令征调百姓赴重泉戍守,同时又发布命令说:“凡百姓捐谷一百鼓(四石为一鼓)者,可以免于征调。”百姓为求免役,纷纷捐出家中所有积谷,一时国库的米粮暴增二十倍。
【评】武王借征调百姓戍守远地为名,利用百姓恐惧离乡的心理,征收谷粟充实国库,假若这只是一时权宜的做法,而有人却为此批评圣贤的君王不应用权术来欺骗百姓。确实是这样。《韩非子》曾记载,商汤讨伐桀后想自立为帝,又怕世人讥评他是因称王的贪念才讨伐桀的,于是故意推举务光为王,但又怕务光真的接受,就派人对务光说:“汤弑杀他的君主,却想将弑君的罪名嫁祸给你。”务光听了,就吓得投河自尽;另外,文王也曾用重金贿赂费仲,要他日夜在纣王身边进谗言,迷惑纣王心智。这是孟子所谓“好事者为之”,并不是真实的
事例。
范仲淹
【原文】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仲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守,谕之曰:“今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于是诸寺工作并兴,又新仓廒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公乃条奏:“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耳。”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评】《周礼》荒政十二①,或兴工作以聚失业之人。但他人不能举行,而文正行之耳。凡出游者,必其力足以游者也。游者一人,而赖游以活者不知几十人矣。万历时吾苏大荒,当事者以岁俭禁游船。富家儿率治馔僧舍为乐,而游船数百人皆失业流徙。不通时务者类如此。
【注释】
①《周礼》荒政十二:《周礼·地官大司徒》载:“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散利,二薄征,三缓刑,四弛力,五舍禁,六去几,七省礼,八杀哀,九蕃乐,十多婚,十一索鬼神,十二除盗贼。”即《周礼》中记载的十二条应对荒年的政策。
【译文】
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招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弹
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
【评】《周礼》记载,连续十二年的饥荒,主政者应尽量给提供百姓工作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可惜一般主政者都做不到,只有范仲淹做到了。凡是可以外出宴游者,一定是具有宴游的财力,一人外出宴游,而靠此人宴游花费的金钱生活的,不知道有几十人。明朝万历年间,苏州一带闹饥荒,主政者下令禁止百姓的游船,于是富家子弟日日在僧院宴饮,而靠划船生活的船家,都因失业而背井离乡。主政者的愚昧,不识时务,大都如此。
服练
【原文】
王丞相善于国事。初渡江,帑藏空竭,唯有练①数千端。丞相与朝贤共制练布单衣。一时士人翕然竞服,练遂踊贵②。乃令主者卖之,每端至一金。
【评】此事正与“恶紫”对照。谢安之乡人有罢官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唯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一中者捉之。士庶竞市,价遂数倍。此即王丞相之故智。
【注释】
①练:白绢。
②踊贵:价格跳动上涨。
【译文】
东晋时的丞相王导善于掌理国政。初渡江时,由于国库空虚,府库只存有数千匹丝绢。王导于是与朝中大臣商议,每人制作一套丝绢单衣,一时之间,官员及读书人纷纷仿效,于是丝价暴涨。王导接着下令管理府库的官员出售丝绢,每匹售价竟高达一两黄金。
【评】这件事情可以和齐桓公讨厌紫衣相对照。另外,东晋时,宰相谢安的一个同乡辞官回乡,临行前向谢安辞行。谢安问他回乡的路费可曾筹妥,同乡回答道:“手上没有现金,只有五万把蒲葵扇。”于是谢安随手拿了其中一把扇子。没几天,士人百
姓争相购买蒲葵扇,于是扇价高涨。这也是效仿王丞相的做法。
禁毂击
【原文】
齐人甚好毂击①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祭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
【注释】
①毂击:用车毂相撞击。毂,车轮中间车轴穿入处的圆木,安装在车轮两侧的轴上。
【译文】
齐人喜欢在驾车时用车毂相互撞击并以此为乐。官府虽多次禁止,但依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成效,宰相晏婴为此感到十分烦恼。一天,晏婴乘坐一辆新车出门,故意与其他车辆相撞,事后说:“与人撞车是不吉祥的凶兆,难道是我祭拜神明时心意不够诚敬、平日居家待人不够谦和的缘故吗?”于是弃车离去,从此国人皆不再以撞车为乐。
东方朔
【原文】
武帝好方士①,使求神仙、不死之药。东方朔乃进曰:“陛下所使取者,皆天下之药,不能使人不死。唯天上药,能使人不死。”上曰:“天何可上?”朔对曰:“臣能上天。”上知其谩诧,欲极其语②,即使朔上天取药。朔既辞去,出殿门,复还曰:“今臣上天似谩诧者,愿得一人为信。”上即遣方士与俱,期三十日而返。朔既行,日过诸侯传饮,期且尽,无上天意。方士屡趋之,朔曰:“神鬼之事难豫言,当有神来迎我。”于是方士昼寝,良久,朔觉之曰:“呼君极久不应。我今者属从天上来。”方士大惊,具以闻,上以为面欺,诏下朔狱。朔啼曰:“朔顷几死者再。”上曰:“何也?”朔对曰:“天帝问臣:‘下方人何衣?’臣朔曰:‘衣虫’。‘虫何若?’臣朔曰:‘虫喙髯髯类马,色邠邠类虎。’天公大怒,以臣为谩言,使使下问。还报曰:‘有之,厥名蚕。’天公乃出臣。今陛下苛以臣为诈,愿使人上天问之。’”上大笑曰:“善!齐人③多诈,欲以喻我止方士也!”由是罢诸方士不用。
【注释】
①方士:
炼丹药,言神仙,造不死之方的术士。
②极其语:使他的话说到极致,指让东方朔语尽词穷。
③齐人:东方朔是平原郡人,古属齐地。
【译文】
汉武帝喜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方士非常礼遇,常派遣方士到各地访求长生不老药。东方朔于是上奏道:“陛下派人访求仙药,其实都是人间之药,不能使人长生不死,只有天上的药才能使人不死。”武帝说:“谁能上天为寡人取药呢?”东方朔说:“我。”武帝一听,知道东方朔又在胡说吹牛,想借机让他出丑难堪,于是下令命东方朔上天取药。东方朔领命拜辞离宫,刚走出殿门又再折返回宫,上奏说:“现在臣要上天取药,皇上一定会认为臣胡说吹牛,所以希望皇上能派一人随臣同往,好为人证。”武帝就派一名方士陪东方朔一起上天取药,并且约定三十天后回宫复命。东方朔离宫后,日日与大臣们赌博饮酒。眼看三十天的期限就要到了,随行的方士不时地催促他。东方朔说:“神鬼行事凡人难以预料,神会派使者迎我上天的。”方士无可奈何,只好蒙头大睡,一睡就是大半
去过了,刚刚才由天庭返回凡间。”方士一听大吃一惊,立即进宫向武帝禀奏。武帝认为东方朔一派胡言,犯欺君之罪,下诏将东方朔入狱。东方朔哭哭啼啼,对武帝说:“臣为上天求仙药,两度徘徊生死关口。你还怀疑我。”武帝问:“怎么一回事?”东方朔回答说:“天帝问臣下老百姓穿的是什么衣服,臣回答说:‘虫皮。’又问:‘虫长得什么样子?’臣说:‘虫嘴长有像马鬃般的触须,身上有虎皮般彩色斑纹。’天帝听了大为生气,认为臣胡言欺骗天帝,派使者下凡界探问。使者回报确有此事,并说虫名叫蚕,这时天帝才释放臣返回凡间。陛下如果认为臣撒谎欺君,请派人上天查问。”武帝听了大笑:“好了好了。齐人生性狡诈,你不过是想用譬喻的方法劝朕不要再听信方士之言罢了。”
从此武帝不再迷信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