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及目录

    《鬼谷子》和《列子》是两部具有独特价值而又富有神奇色彩的经典着作。

    鬼谷子,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是纵横家的鼻祖,姓王名诩。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他长于修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历史人物。由于他的出现,历史上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

    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魏晋时代,道教把《鬼谷子》列为经典。东晋初年葛洪《抱朴子·遐览》列道教经典137种,其中就有《鬼谷经》。后来,道教进一步把鬼谷子列为道教的洞府真仙,号称“玄微真人”。这就给鬼谷子笼罩上了神秘的光环。

    《鬼谷子》是战国纵横家唯一流传至今的着作,收录了鬼谷子的主要思想,它开创了中国游说修辞的先河,它提出了不同于儒、道、法等学派的哲学政治思想,它曾经被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对宗教家、军事

    家、术数家都有重要影响。《鬼谷子》着重于实践的方法,具有极完整的领导统御、智谋策略体系,堪称“中国第一奇书”。它以谋略为主,兼通军事,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在充分探索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论述劝谏、建议、协商、谈判和一般交际技巧的书。《鬼谷子》相传为鬼谷子所着,但现代学术界一般认为乃是后人所着,托伪鬼谷子。

    列子,名列御寇, 是战国前期的思想家,其学本于黄老,主张清静无为。他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

    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着名的典籍,属于道家学派着作,是列子思想的集中反映,是一部智慧之书,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省。道家一直奉《列子》为圭臬,认为它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成为道家义理不可

    或缺的部分。列子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列子》部分作品为列子所着,但也有相当篇幅为其弟子及后学所着。

    ——

    目 录

    鬼谷子

    卷 上

    捭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揵第三

    抵巇第四

    卷 中

    飞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决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转丸第十三(亡佚)

    脚乱第十四(亡佚)

    卷 下

    本经阴符七术

    持 枢

    中 经

    列 子

    天瑞篇

    黄帝篇

    周穆王篇

    仲尼篇

    汤问篇

    说符篇

    力命篇

    杨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