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镜里心心心里月(二)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学校要开运动会,教职员工组织报名训练占用了很多业余时间,今天上午调休,我就赶紧补上了,不求大家谅解,特此说明而已。谢谢。

    十一月十日, 天子登封岱岳, 封泰山神为天齐王, 并史无前例地将祭祀的玉牒之文宣示天下。这消息传到东都,民声雀跃, 我亦实在感叹, 但和月余前一样, 喧嚣过后,我只念着, 晁衡快回来了。

    这段时光多承同心才没有过于无聊, 只是每至晚间, 望着枕畔空空, 多少还是感到寂寞的。昨夜心中莫名烦躁,竟至难以成眠, 直是听着更漏声捱到了天明, 因此一天也未起身。不知几时恍惚着醒了,层层帘幕之外, 隐约坐着个人。

    “茜娘,什么时辰了?”我揉着眼睛坐起身,只以为茜娘一直在等我,“是不是同心遣人来问我为何今日没去?”

    许久不闻回应, 我便奇了, 想她难道等得久了也睡着了?忖度着索性披衣下了榻。我撩开帘幕走出去,第一眼,这人一手撑在案上支着头, 果是睡得沉了,但——这不是茜娘,是晁衡……

    我一下子懵了,两手紧紧捂住嘴巴,大气不敢多喘一下,只想自己是不是还没醒,眼前所见只是梦而已。可凝神敛气站了许久,日光透窗映在地上的影子一点一点移动,所有感触皆是这般真实,我的心便渐渐忍不住了——

    我向他扑了过去,不管会不会扰了他休息,只要贴紧了他,将脸深深埋进他的胸膛。我没有泪如泉涌,亦无声声呼唤,一片相思全都倾注在抱着他的力道上。

    他自然被惊动,但也毫无刚醒来的朦胧之态,很快很快便还以扎实的拥抱,又在我耳畔轻轻呢喃:“我很想你,很想你……”

    我们就这样紧紧相拥,谁都舍不得先放开,好像这样就能将分别的月余补回来似的。直到天光完全暗了,他才哄着我略略松开了些。及至点上灯,烛光暖黄,摇曳撩人,彼此相对之间,更觉情浓。

    “大典一结束,我就和公然一道先赶回来了。我是午后到的,一听茜娘说你尚未起身,还以为你病了,心中一惊。玉羊啊,时气寒冷,熬夜伤神,再也不要这样了!”

    他一开口便说个没完,且越发双眉紧蹙,忧心忡忡,好像真有什么大事似的。我盯着他抿嘴忍笑,心道:我如何伤神还不是为了你?

    “好了,出了趟远门还变唠叨了!我来问你,人家公然是因为同心怀孕的喜讯而提前赶回,你又凑什么热闹?”我打趣道。

    他一笑,抬手轻抚我脸:“我早便这样想好的,你信不信?”

    “不信!”我撇过脸,故意道。

    “那……”他拖长音调,要吊人胃口似的,才道:“那我说实话吧,我跟着公然赶回,是因为有事急着问你。”

    我将信将疑,只想着他惯会捉弄人,此次或又是个‘陷阱’,便未转脸,保持原样默不作声。

    他倒也沉默了片时,却又忽然笑着硬是拨正了我的脸,道:“这真是实话!从前阿吉远胜于我也就罢了,现在连公然也将我比下去了,我怎么不急?自然要问你啊!”

    这无头无脑的倒说得我一愣,可才想问他是何意思,便一瞬间反应过来——果真,又是被他“算计”了。我气得要打他,一抬手却被他制住,拥入怀抱。

    “不闹了,我真的就是太想你了,这一个多月简直比你我成婚的两三年还长!玉羊,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分开这么久了!”

    听到这话,顿令我柔肠百转,情思翻腾,不觉鼻子发酸,眼内潮湿,那一怀相思终究还是化为了泪水。

    夜很快深了,枕畔之人已归,寂寞都变成了缱绻,彼此相看,更舍不得睡去。蓦地,外头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我不通音律,也不知所奏何曲,只感其音色撩人悦耳,声调妩媚含蓄,每至音转处更如丝绸滑过美人皓腕,端的是缥缈绝伦。

    这吹笛之人想必是个多情种子吧。

    ……

    腊月初,天子圣驾返抵东都,其余的人也都跟着回来了。他们口中议论着封禅时的情景,如何如何千载一遇,如何如何庄重盛大,直是将那些未能随行的人说得百般羡慕,约莫都成了人生遗恨。

    晁衡自然也对我说过,但他畅然之余,却又提到了燕公。他说,此次封禅虽极是顺利完满,但背地里,上至百官下至兵士都对燕公颇有讥议,指责燕公擅权自专。

    “我们去请教老师时便听他说过,依照旧例,随行上山祭礼的礼官皆可升迁一级,而其余人众也该得到封赏。但燕公在安排这些人选之时,都采用了自己的亲信,甚至将女婿郑镒一下子拔为五品,而对那些随行劳苦护驾的军士则是一无所赏。”

    “那岂不是犯了众怒?!”我听来大吃一惊,亦回想起老师说过的话,燕公生性骄躁,有自许之心,眼里也容不得他人,如今果有体现。“这不是给自己招祸吗?”

    晁衡点头,叹声道:“燕公曾有助于你我,算是我们的恩人,所以我也为他感到忧心。避嫌远疑所以无误,燕公定不会不知这样的道理,只怕是身在高处,难以自见吧。”

    无论如何,终是轮不到我们多管,徒然顾虑而已。

    旬日之后,父皇于集贤殿设宴,款待随行封禅的功臣,我与晁衡便也随使团入宫赴宴。与上巳节那次一样,有品阶者的座次设在殿内右席。及入席,放眼殿上,父皇身侧除了寻常站着阿翁,倒还有个半熟面孔。我想了半晌才记起来,此人是梨园优人黄幡绰。

    少时开宴,一番礼节之后,便是官员们按品阶上殿向父皇祝酒谢恩。先是以燕公张说为首的三品以上的紫袍大员,而后是五品以上着绯袍的,接着则是七品以上着绿袍的,一排排整整齐齐,大略看着倒是漂亮。原也没什么稀奇,却偶一眼瞥见父皇,他的神色很是奇怪,不再笑对祝酒官员,一双眼直直盯着下头,不明何意。

    君王神色有异,很快为人察觉,殿中的歌舞也知趣停了。阿翁不免凑近相询,父皇却忽抬手指向那几行绯袍官员,道:

    “此人甚是年轻,何以居五品之列?”

    父皇话音未落,众人已然循声看去,我与晁衡自也不例外,但这一眼竟令人猛一惊——那不是别人,就是骤然跃居五品的郑镒。他站在绯袍之末,虽位置不显,但其脸面同余者相较,着实差了辈分。以父皇居高临下的角度,自然看得一清二楚。

    依我朝官制,五品已算是通贵达宦,若非祖荫军功之类,许多人一辈子也难以升到五品。而如郑镒这般不过而立之年的后生,能入仕就算是好的,至多**品罢了。

    “陛下问话,还不上前。”阿翁拂尘所指,正声道。

    郑镒本就是个草包,就算拔居五品也是不配,今日又恐是初见天子,早吓得面色惨白,磨蹭了许久才抖抖索索上前答道:“回,回陛下的话,臣……臣名叫郑镒。”

    “哦,郑镒。”父皇若有所思的念了一句,气氛有些微妙,“你是何年入仕为官?是立了什么功,年纪轻轻就列居五品啊?”

    父皇这一问下去,席间竟纷纷看向百官之首的燕公,且是窃窃私语,议论不止。看来,燕公与郑镒的这层关系早已人尽皆知。

    “满郎,我们所虑的那件事,会不会今天就……”我拽了拽晁衡的衣袖,心中有些不安起来。

    他转脸看我,虽也显得忧虑,却仍安慰道:“别怕,今日是宫宴,陛下就算察觉,应该也不至发作。”

    我点点头,一时也做不了更多,只得继续看着。

    那一边,燕公倒是面不改色,仍以昂首挺胸之姿站在朝臣之首,可郑镒是个没主张的,当此隆冬天气,竟出了满头满脸的汗,越发显得鄙陋不堪。

    父皇何其英明之人,耳畔听着议论之声,下头看着郑镒的丑态,就算不能一时全部领会,定也明白了七八分。此刻,只见父皇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

    正当殿内陷入一片僵局,连阿翁也有些慌了,却忽见那位优人黄幡绰猛跨了两步站了出来,张口就高声大笑,喊道:

    “此泰山之力也!”

    我尚未反应过来这句话的意思,席间就传出好大的一阵哄笑,便看向晁衡,他一皱眉,倒很快明白了。

    “我想他是指郑镒如今能跃居五品,是随行封禅泰山的功劳,怕也是在借此讥讽燕公任人唯亲。”

    我听罢恍然大悟,一时哭笑不得。想这黄幡绰一个优人,擅长歌舞曲艺也就罢了,不曾想还有这样的巧妙心思,而另一面,燕公的所作所为算是彻底在父皇面前暴露了。

    这场名为款待功臣的宴席终是安然地进行下去了,父皇没有当场发落,但也再未露出过笑容。

    宫宴后不久便到了开元十四年的新春,晁衡每每下职归来也再未提过关于燕公的消息,想来风微浪稳,此事算是过去了。

    只是,我常去看望同心,路上来往之时,总能听见坊间百姓以黄幡绰的那句“泰山之力”为戏笑谈资,且渐渐地倒成了一股风气,人们皆以“泰山”代称外父。

    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