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凝光悠悠寒露坠(一)

    常言道好事多磨, 可更怕夜长梦多。既应了良和子, 第二日一早我便着手料理安排, 入宫求见父皇。

    东都的皇城一如长安的大明宫,规模宏伟, 气势博大, 却又多了些绮丽繁华, 便是如今凋零的秋季,也不见半点颓然之处。

    我见到父皇时, 他刚刚放下怀中的琵琶, 余音犹在。他的心情看上去不错, 红光满面, 倒显得年轻了许多。

    “过来。”我刚要行礼,父皇便向我招了招手, 笑道:“我听力士说你是托晁衡转告太子, 再由太子遣人领你进宫的,这太繁琐了。”

    “玉羊如今就住在皇城里, 虽离得近,但也不好闯宫吧?只有这样啦!”我坐到父皇身侧,倒不甚在意此事。

    “我说什么?给你复了身份不要,知道不便了吧?”父皇抚须看我, 带着几分玩笑之意, 却转而从腰间取下一块玉环,“罢了,这个拿好, 以后自己进来。”

    我拿到掌中看时,玉环色泽纯润,内外雕琢成六瓣莲花之形,煞是别致。便此收下谢过,不免切入今日的正题:“父皇可还记得答应玉羊的那个赐婚?”

    父皇并未立即记起来,缓缓才道:“不就是那个日本女子吗?你倒是爱做媒!我听说,你把从宫里带走的侍女也嫁出去了?”

    未料父皇提起旁人,我倒有些感叹,只大方回道:“是啊,到了年纪又何必误人青春?人活一世,行善积德罢了。”

    父皇置之一笑,道:“那看来我若不赐婚,也就是不行善积德了?哈哈哈……好吧好吧,你说吧,将那女子赐婚给谁啊?”

    我见事情果真水到渠成,心中大喜,忙道:“就是他们自己使团里的留学生,井上真成!”

    “哦,这倒真是管了别人家的闲事了!”父皇颇感新奇,却也无意多问,转便示意阿翁,立马去办了。

    “那玉羊就替他们多谢父皇玉成之恩了!哈哈哈……”

    “儿臣拜见父皇。”

    我是喜不自胜,笑得合不拢嘴,却忽有一句稚嫩的童声跳入耳内,转脸看时,殿门屏障之前端正跪着一个始龀小儿,而其身后还站着一个盛装打扮的女人,眉眼飞扬,朱唇含笑,她是武惠妃。

    “惠妃万福。”我依礼起身拜见,一时也明白了这孩子的身份,应该就是潭哥哥提过的,养在宁王府的十八皇子。

    “修成县主与陛下言谈甚欢,怎的我来了便拘束了?”她倒是随和,笑着便走上殿来,亦与父皇见了一礼,又对下头的孩子道:“清儿过来,这是修成姐姐,快叫人。”

    不料她这样,我却是受不起的,而那孩子倒乖巧得紧,起身就过来了,我也只好蹲身接了一把:“小皇子唤我玉羊便可。”

    “玉羊啊,不要推辞了,是该叫姐姐啊!”

    小皇子还未做出反应,父皇那边倒已下了定论,而惠妃依着父皇而站,更是好一副亲切态度。

    我便不好多言了,极不适应地听这孩子唤了一声姐姐。不过,纵使他亲娘背地阴狠,稚子无辜,聪慧灵气,还是很讨人喜欢的。

    又略坐了片时,终是浑身不自在,告退离殿。

    出宫这一路,心想着赐婚已成,自然愉悦,但又不免对方才的情景生出些许疑虑。如此一深思起来,埋头凝睇,竟不慎冲撞了迎面而来的华妃娘娘。

    “玉羊无状,请娘娘恕罪!”回过神来,我只赶紧下跪赔礼。

    华妃亲自将我扶了起来,却是温和一笑:“许久不见,你这孩子出落得越发标致了。”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面对华妃,虽也知她温柔贤淑,但不免还是有些不知所措,只道:“多谢娘娘,玉羊正要出宫去。”

    “那好,我送送你。”她说这话的感觉,仿佛是等着我这句一般,目光也变得意味深长,似有弦外之音。她说完便屏退了身后仪仗,只让一个贴身侍婢相随,又笑着挽过了我的手。

    我细细体味,不敢稍辞,略走远了些,忖度着道:“娘娘可是有话要吩咐玉羊?”

    她轻吐了口气,当真微微颔首:“我知道你进宫拜见陛下,便早早在路上等着你了,有些话不得不说。”

    “玉羊洗耳恭听。”我看竟是件大事的样子,不免慎重起来。

    “楚氏不肖,多次加害,更连累我母子为奸人诟病,是你们夫妻明白大体,力挽狂澜,又请太子出面求情,才让我们度过了危难。这份恩情,我记着,但目下还有一件事危及太子,我母子出不得面,还须你们在外周旋。”

    我一听事关太子,心中先是一惊,想当初父皇早就嘱咐过我与晁衡,遇事要襄助太子,便道:“娘娘请讲,玉羊定当竭尽全力。”

    “我与潭儿商议此事时,他说曾对你讲过,就是陛下有意立武氏为后。而如今,陛下已在前朝提起,虽有反对之声,可无人能说服陛下。武氏司马昭之心,若任由她登临后位,则太子危矣!”

    武氏,又是武氏!方才见她时便是一副得意之容,如此看来竟是大有内因。“这件事关系重大,需要细细筹谋,但请娘娘放心,我夫妇二人必定拼尽全力!”

    “好,好,真是个难得的好孩子!”华妃欣然动容,眼睛里甚至泛起泪光来,抚我手又道:“那时大殿对质,我母子与武氏的仇怨已明,再无进言的立场,陛下也不会信服,而丽妃素来谨小慎微,又事关自己的儿子,更需避嫌。所以,我想只有你!”

    “娘娘不必忧虑,这些道理玉羊都明白。”我回以微笑宽慰华妃,心下已有了三四分计较。

    “你附耳过来,另有件事不为外人所知,或许可以帮到你。”

    正思向华妃告辞,快些回鸿胪客馆与晁衡商议,她却突然神秘起来,还警惕地让唯一跟随的侍女站到了远处。

    我虽奇怪,却也不敢怠慢,立即侧耳过去,而华妃所言,竟是关于故去的王庶人的。

    她说,庶人当时私行厌胜之术,除了在一块霹雳木上刻了父皇名讳,口中还祝祷过一句话——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

    华妃再无多言,我也很快明白了其中关窍。

    ……

    “我道殿下近日何以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还以为是身体抱恙,原来竟是这样的大事!”

    一回到客馆,我便将事情的原委悉告晁衡,而他猛一恍然,倒也是早有知觉,只是不知内情。

    “你我亦是局中人,而况以你现在的品阶连朝会都没资格参与,太子自然会觉得你帮不上忙,就不会与你说了。”

    晁衡颔首,略定了片时,忽道:“既是局中人须得避嫌,而又要发言者名正言顺,劝谏君王,我倒想起一个人。”

    不曾想他这么快就有了主张,便忙问道:“是谁?”

    “监察御史潘好礼。”晁衡目光一亮,“我与他虽不算熟识,但因公务,倒有过数面之缘,其为人忠正,不徇私情,颇有名声。他任邠王府长史时便以死劝谏过邠王,很有胆识!”

    我听来也觉得是个上佳人选,但又想,邠王不过亲王,虽高贵却仍是臣子,没有生杀之权,而父皇就不同了。更何况,晁衡自己也说与潘御史并不熟稔,人家又何必为他冒险?

    “玉羊,别担心,我尽全力便是。”他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却对我笃定一笑,“现在,我要你告诉我关于武氏的事,细细地说,如此我才能更有把握。”

    他坚定的样子让我也增添了许多信心,不论旁人,我也实在应该相信我自己的丈夫,不是吗?

    作者有话要说: 首先先跟大家道个歉,由于作者在学校工作,九月开学以来事情很多,所以最近的更新不是非常及时,我为此深表歉意,但也请大家理解三次元的世界总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另外,明天就是国庆节了,今天更新后我即将停更几天,因为我要陪妈妈出国旅游。这是妈妈退休后第一次长途旅游,也是她今生第一次出国,所以我没办法只好冷落大家几天啦!等我回来后再跪在评论区忏悔,此期间各位读者若有不满,我躺平任嘲,绝不还嘴。最后,留评送红包,大家拿去暂时看别的好文吧!(づ ̄3 ̄)づ╭?~

    PS:正文快结束了,有兴趣的话告诉我你喜欢什么番外?我尽力满足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