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结局 感谢订阅

    他的声音一点都没有变。

    甚至还想从前那样,

    可她听到的时候,浑身的鸡毛疙瘩都战栗起来。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掌,挑开了马车车帘。

    阿桂再一次看到了那张朝思暮想的脸。

    万千心绪, 涌上眼眶, 微微泛红。

    阿桂连忙别过头去,长睫轻颤, 唇瓣咬得泛白。

    手腕却被坚定有力的手掌拉住。

    他将她拉下了马车,又托她上了他骑的马。

    等阿桂反应过来,已经被困在他的怀里,乘在骏马上飞驰。

    风吹得两人的衣袍鼓动, 她能清晰地嗅到他身上淡淡的香味。

    不再是桂花的馥郁,而是高贵的龙涎香,很符合他如今的身份。

    阿桂垂下眼,任风声在耳边呼啸倒灌, 失神一般倚在他怀里。

    不知跑了多久, 他终于停了下来,将阿桂拉下马背, 站在一片似锦灿烂的花丛里。

    阿桂终于来得及细细打量他。

    从前,他的衣裳都是她给他做的, 一针一线,连花纹都是她烂熟于心的样式。

    可如今,他穿着绛色暗花绸白狐皮的常服, 用的是皇家才能用的料子, 上头团着龙纹,近得能看出纹样的绣法,却又好像透着高高在上不可靠近的距离。

    阿桂怔怔回过神来,正要福下身子, 想着是不是得行个大礼,说一句“民女见过陛下”,却被他搂住了腰肢。

    他掌心的温度贴着后腰,灼得她耳朵顷刻便泛起红晕,支吾不出任何声响。

    他却偏偏越发得寸进尺,将头也慢慢凑过来。

    “……”阿桂抬手抵住他的胸膛,低声道,“小同,你……你做什么?”

    “阿姐,你说呢?”方喻同扣着她的腰,温柔中又含着几分不可抗拒的强势,“跟我回宫?”

    “不行。”阿桂脱口而出的两个字,让两人动作皆是一顿。

    阿桂没想到,她会拒绝得这样干脆,明明心里听到他的邀请,是有些意动的。

    方喻同半眯起眸子,嘴角含着笑意,却又透着冷意,“阿姐说过的话,都不算数了么?”

    阿桂指尖微颤,别开眼去,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他低哑的嗓音逼得更近,温凉的呼吸全洒在她的耳畔,“阿姐,你答应过,要嫁我的。”

    阿桂不好说得太直接,只好随意寻个理由,“不行的,小同,我…我当过你娘!”

    这话荒谬得方喻同嗤笑一声,掌心将她腰肢牢牢扣住,甚至忍不住,咬住了她的脖颈。

    “大婚那夜,和你共度一夜的,难道不是我么?”

    阿桂晃了晃神,想起那一晚的磅礴大雨,还有他靠在身边时,不容忽视的温度。

    这么多年,回想过往,她不得不承认,是他的存在,给了她许多撑下去的勇气。

    无论是那个房屋将倾的夜晚,还是逃难瘟疫的绝境。

    他只轻轻咬了她一口,就松了口。

    并不疼,只是想要她清醒一些,不要再说胡话,做傻事。

    因他收了力气,所以阿桂扭捏地挣扎一下,便挣开了他。

    她抬起长睫,终是忍不住唤出了他的名字,“小同……”

    还能在眼前,这样唤他,好像也成了一种奢望的幸运。

    她压下心里那些酸楚,狠心摇头道:“小同,我…不想入宫。”

    她的话说出口,久久都没有得到他的回应。

    他只是那样直勾勾地望着她,盯着她,一动不动。

    眸底深邃漆黑,谁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帝王深沉,圣心莫测,大抵都是如此。

    阿桂垂下眼,不敢再与他对视,只是打心底升起一股子更无奈的失望落寞。

    她与他,终究是要形同陌路了吧……

    “阿姐。”他终于开口,半弯下高大的身躯,重新拉起她的手。

    他修长的手指一根根缠进来,直到和她十指相扣。

    周身上下那上位者的威严气魄,容不得她拒绝。

    尽管他的语气轻缓,动作温柔,却还是让她的心蹦到了嗓子眼儿。

    他如今,是暴戾无情的新帝,人人恐之,惧之。

    只是她没想到,连她也……

    “阿姐,你不要和他们一样。”他含着倦意的嗓音压得很低,语气就像小时候那样撒娇一般,却又多了几分成年人才有的无奈。

    “他们都可以恨我、怕我、畏惧我。”方喻同的指尖摩挲着她的指尖,轻声道,“可是阿姐,你不一样,这世上只有你对我来说,是不一样的。”

    若她也畏惧他,疏远他,那他登上这位子又有何用。

    她疏离恐惧的眼神,就像一把刀子,扎得他的心鲜血淋漓。

    阿桂欲言又止地看着他,吞吞吐吐间说道:“我给你留的信,你看了么?”

    方喻同从衣襟里掏出那封被他揉得有些皱巴巴的信,还是完好无损,没有打开的。

    “你……”为什么没看?

    阿桂咬着唇角,目光落在他的手指上。

    方喻同指尖用力,把那封信,直接撕碎,扬在风中。

    “阿姐,诀别的信,我不会看。”

    “我永远都不想看见你和我道别。”他重新紧紧握着她的手腕,“跟我回宫,好不好?其他的事,我路上解释给你听。”

    阿桂终于轻点了点头,提起裙摆,迟疑着,跟他上了那架镶满了金银珠玉的明黄色马车。

    ……

    这是帝王才能乘的马车,前头有六匹骏马拉着,车身内外都是珠光宝气,金黄熠熠,端的是不容人逼视的尊贵气派。

    阿桂从前连见都没见过,更遑论坐。

    于是方喻同拉着她坐在他身侧时,更是说不上的扭捏不适。

    方喻同瞥她一眼,将手搭在红木香几上,无奈道:“阿姐,我初登基,最讲究的便是排场和脸面,所以这出行的仪仗,是在所难免的。”

    他也知道她不喜欢,可越是站得越高,就有越多无可奈何的事情。

    阿桂垂下长睫,指尖悄悄拨弄着袖口,没有应声。

    方喻同盯着她的前额,再次说道:“阿姐可还有什么要问我的?”

    阿桂听得一怔,却摇了摇头,沉默无声。

    方喻同眸色深深,俯身从车座底下的小箱子里起出一叠信来,“阿姐又骗我,明明在信里的时候,还要问我许多,怎的当面见到了,反而一声都不问了?”

    他如数家珍一般,将一封封信拿出来,摁在阿桂面前。

    “这儿问我穿的衣可够,这儿又问我近来睡得可好,这个还问我每日饭量如何,还有这个,问我们何时能再见面……”

    他不用看信,竟能说出每一封信上的内容。

    阿桂心尖微颤,终于抬起长睫,轻声道:“原来这些信,你都看到了。”

    “何止是看。”方喻同又仔细地将那些信叠起,收回小箱子里,“阿姐写的一封封信,我早已倒背如流。”

    “那你……”阿桂说了两个字,又收了声。

    她要说什么,难不成还去质问他吗?

    他是帝王,她不能那样。

    “……阿姐是怪我没有给你回信么?”方喻同不必她说完,见她沉默下去,便替她将心里话问了出来。

    相处多年的默契,已经能让他一眼就看穿她那些藏在心里的心思。

    阿桂抿着唇,垂下眼,无声胜有声的回答了他。

    方喻同轻笑出声,拉着阿桂的手说道:“我就知道阿姐还是像从前那般,最是关心我的,你瞧这些是什么?”

    他又俯身,将座位底下的另一只楠木金丝小方箱提溜出来。

    “阿姐,你打开看看。”

    他把一枚玲珑精巧的金质小钥匙放到阿桂手心里。

    阿桂捏着那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看清楚里面是一封封崭新的信之后,抬眸猛然看向方喻同,长睫颤动,“小同,这是……”

    “拆开不就知道了。”方喻同轻笑着,长眸微微敛起,意味深长。

    他这样笑的时候,有一瞬间,阿桂以为回到了他少年的时候,也是这般眉飞色舞,意气风发。

    可回过神来,又意识到,不是了。

    他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少年,心思明净纯粹,日子简单快活。

    他如今,已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手上染着无数人的鲜血,踏着血肉碎骨,才一步步登上了那个位子。

    阿桂没有拆信,她鼓起勇气看着他的眸子,问他,“小同,你为何要杀了刘定?”

    还有许多其他人。

    方喻同定定地望着她,薄唇吐露出凝重的语气,“阿姐可是在怪我?”

    阿桂心尖微颤,终究是没有勇气再看着他的眼睛。

    她垂下眼,指尖紧张地揪着衣角,不知该怎么答他。

    良久,还是方喻同拗不过她。

    比沉默,他不是她的对手,也舍不得不和她说话。

    他将那小箱子合上,整个塞进阿桂的怀里。

    “等阿姐回了宫,看了这些信,大概所有事情也就有答案了。”

    他甚至,也不再问她要不要和他回宫。

    因为他不太敢听到她的答案。

    若她不肯,难不成他还舍得放她走?

    就是绑,就是求,也定要与她一同回去的。

    现在,便当是她是自愿,自欺欺人也成,一厢情愿也成,只要还能牵着她的手,还能将她留在身边,就比一切都好。

    ……

    出城的时候,阿桂始终揪着一颗心。

    怕被他寻到,又怕就这样走远,七上八下乱得很。

    如今回京城,又入内城,进皇宫。

    一路要穿过重重深深的宫墙,那红墙绿瓦琉璃顶,在薄暮的光辉中闪耀着游离不定的熠熠晚霞。

    她的一颗心,竟出奇的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这是她的命运,也是他们的命运。

    阿桂就这样在宫里住下。

    她住的,不是其他宫殿,而是方喻同的寝宫。

    这雕栏玉砌、金碧辉煌的宫殿,阿桂是头一回进来,很不适应。

    踩在极软的绒毯上,她垂着头,轻蹙着眉尖,闻着殿内熏着的泠泠桂花香。

    “姑娘,陛下在忙,待会儿就过来陪你。”汀州从帘子后走出来,笑容如旧。

    阿桂见到她,先是一怔,旋即就释然过来。

    是啊,芦叶汀洲都是他送给她的丫鬟,自然是他的人。

    出现在这里,也不足奇怪。

    “芦叶呢?”阿桂轻声问道。

    “芦叶最了解姑娘的口味,刚去御膳房盯着,给姑娘传膳呢。”汀州和笑盈盈地回答。

    “御膳房在哪?”阿桂以前在民间的时候,就时常听说御膳房的鼎鼎大名。

    汀州挽着她的胳膊,“姑娘,御膳房离这儿远着呢,若是要过去,得走小半个时辰。”

    她看出来,阿桂是想过去瞧瞧,只好用距离太远来打消她的这个念头。

    阿桂听着,没说其他,只是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御膳房离得那么远,她以后想再亲手做点什么,只怕也成了一件难事。

    “汀州,我想一个人坐会儿,你先下去吧。”

    逃了一日,阿桂按着疲倦的眉心,颇为无奈。

    她知道,既然方喻同不肯让她走,那她就是再也走不掉的。

    既然无法再想旁的事,阿桂索性就坐到红木小几旁,将方喻同给她的那个小箱子重新拿了出来。

    她打开小锁,里面尽是厚厚一沓的信。

    她愣了片刻,心跳仿佛停了片刻,而后抬手将里头的信封取了出来。

    粗略一数,竟比她寄给他的信多了三五倍之多。

    她微颤着指尖打开第一封信,七分熟悉却又带着三分陌生的字迹映入眼帘。

    是他写的,只是比从前更加锋芒毕露了许多。

    落款的日期是她回京的前一日。

    他说,他每日都给她写了信,可却不敢寄给她。

    怕让人知道,她是他的软肋,而迢迢千里去活捉她来威胁于他,或是直接杀了她泄愤。

    他说,他必须把她藏得好好的,直到他有足够的力量保护她。

    不过,他很想她。

    最后的几行,全是他写的情诗。

    阿桂瞧着,心口忽然烧得慌,脸上也是。

    她迅速放下,拿起下一封,却又后悔不该质问他,不该怪他不给她写信。

    她垂目,坐得端端正正,将他的信一封封看了下去。

    直到将所有的信都拆完,字斟句酌的读完。

    她才明白,他为何说她若是看完了所有的信,都会有答案。

    原来,刘定是平王的人。

    方喻同,原本也是平王的人。

    原来,是平王想谋反。

    他杀了大皇子,又逼宫要杀皇上。

    方喻同本是对平王忠心耿耿的,可平王竟然萌生了要娶阿桂的用心,只为了拉拢阿桂她三叔。

    这触碰到了方喻同的逆鳞。

    所以在平王逼宫之时,他便从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平王杀了皇上,而方喻同杀了平王,登基称帝。

    有许多人都说他是乱臣贼子,可说那些话的人,都被他杀了。

    巩固皇位需要杀伐果断,阿姐,你能理解我吗?

    看着他最后的那句话,阿桂纤白的指尖在上面划过,唇角微微抿住。

    小同,你又何苦非要当这皇帝?

    “陛下。”前头传来宫人们问安的声音。

    阿桂回过神来,忙把箱子收拢。

    刚放下东西,方喻同已经走路带风般到了偏殿这里。

    “阿姐。”他迫不及待地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在这儿可还习惯?”

    阿桂咬着下唇点了点头,目光在那小箱子上逡巡而过。

    她想问他,却又不知该如何问出口。

    “我写给阿姐的信都看过了?”反倒是他问了出来。

    阿桂又点点头,欲言又止。

    “阿姐可还怪我?”他倒神情自若,仿若还是昨日。

    阿桂摇摇头,身子仍有些僵直。

    “既如此,阿姐为何还这般神情?”方喻同勾了勾唇角,“让我猜猜,是不是阿姐还有事想问我?”

    阿桂垂下眼,轻轻捏着掌心。

    “那不如我再猜猜。”方喻同修长的手指抵着案几,淡笑道,“阿姐可是想问我,为何想当这皇帝?”

    心里的话都让他猜了出来,简直如同肚子里的蛔虫。

    阿桂原本攒着的劲儿都松了下来,无奈地轻呼出一口气。

    反倒是旁边伺候的几个宫人,仿佛听到了什么石破天惊的话,连忙跪下来,直喊“陛下饶命”。

    头磕得一个比一个响。

    阿桂和芦叶汀州都微微一愣,没想到宫人们竟这样怕他。

    视若洪水猛兽,也不过如此。

    方喻同原是习惯了他们这样的,可看到阿桂被吓着,他的神色立刻沉如水,冷声道:“都滚下去,以后这里不必你们伺候了。”

    听他这样说,那些宫人们更忙不迭地求饶,生怕真滚下去了就免不了一死。

    见到阿桂一双明丽似水的杏眸担忧地看着他,好像想为他们求情,又怕触怒了他。

    方喻同怒极反笑,摆手道:“还当朕要杀了你们不成?朕还怕脏了自己的手!”

    “滚!”

    这回,那些宫人们真是屁滚尿流般跑了出去。

    阿桂轻轻松了一口气,却见方喻同的脸上已经罩了一层淡淡的霜。

    她屏着呼吸,想起那些信上一个个字,明明还是她熟悉无比,偶尔爱撒娇,又有些喜欢胡搅蛮缠的他,少年意气风发,坚不可摧。

    怎的到了眼前,穿上这一身滚金边的锦绣龙袍,又如同变了一个人似的。

    已经到了用膳的时候,寝殿里又很快地换了一拨人过来,摆起上下两层的长方大膳桌。

    传膳的宫人将一道道美味珍馐布好,又用插银板验过,才弯腰躬身请方喻同和阿桂落座。

    见到阿桂饶有兴致地望着这些菜膳,方喻同的脸色才好了些。

    他伸手扶她坐下,与他并排而坐,才拿起玉箸道:“阿姐快尝尝,这御膳房的手艺虽比不得你,可做得也还算精细。”

    旁边御膳房的总管听了都汗颜。

    说这御膳房的手艺比不过一个民间的小姑娘?这可真是偏心眼偏得没眼了才会说出来的话。

    阿桂也无奈地抿了抿嘴,望着这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她就知道,她的手艺是远远及不上的。

    也就在他心里,才更胜一筹吧。

    想到这里,她心中又不由暖了暖。

    从小到大,她在他口中,什么都是最好的。

    这种没来由的信任和无理由的偏爱,总会叫人忍不住开怀。

    心情好,她自然也就吃得多了些。

    不知什么时候,方喻同将宫人都屏退了,殿内只剩下她们二人。

    只能听到阿桂持着翠玉勺子,偶尔碰得碗壁叮咚的脆响。

    不过,大概是因为没什么心情,两人都没吃多少,就放下碗筷。

    方喻同皱了皱眉问她,“可是饭菜不合胃口?”

    阿桂摇摇头,迟疑着道:“你还未同我说,到底是什么理由,让你……要冒这样大的危险。”

    “因为阿姐啊。”方喻同直直望着她,目光似是有温度,又坚定而温柔,“阿姐,我再也不想过从前那样的日子,仰人鼻息,战战兢兢,还要担心阿姐被人惦记了去。若真要抢,我的权势不如那些王孙子弟,哪里抢得过他们?”

    阿桂脸上一烫,低声道:“并无人抢我。”

    “胡说。”方喻同立刻反驳她,“阿姐,你不知道,惦记你的人可多得很。”

    “……”

    “更何况,我阿姐这样好,我要给她这世上最尊贵的一切,才配得上她的好。”方喻同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地告诉她。

    阿桂低下头颅,嫩白的指尖拨弄着桌布的流穗,耳朵却悄悄红了。

    又是一阵沉默。

    “阿姐,你且安心在我寝殿住下吧。”方喻同陡然开口,年轻帝王半哑的嗓音里,似乎还带着一缕央求之色。

    阿桂抬起眼,撞进他漆黑渴求的眼睛里。

    她心头一颤,然后别开眼去,抿着唇道:“我……才不要住在你这儿。”

    方喻同睁大眸子,拽住她的衣角,“阿姐不是看了我写的那些信么?为何还不肯留下。你若是不待在这儿,那我也不待了!你若要回嘉宁城,那我就迁都到嘉宁城去!”

    “……胡闹。”阿桂杏眸圆睁,轻轻训斥他一句。

    这样久违的训斥,反倒让方喻同开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阿姐肯训他了,那他们的关系也就回到当初了。

    他拉着阿桂的袖角一扯,顺势将她扯进怀里,对着她微红的耳尖哈气。

    “阿姐,算朕求求你了,就留在这里好不好?”

    阿桂被他灼热的呼吸洒得身躯僵直,抬腕推了推他,“怎的还叫我阿姐?”

    杏眸水泽流转,似羞似嗔地剜了他一眼。

    方喻同愣在原地,饶是再精明再聪慧的大脑,也有些转不过来。

    阿桂羞得脸红似滴血,回勾着他的袖角,娇滴滴地说道:“大婚之前,哪能共住一处?这不合规矩。”

    方喻同总算反应过来,狂喜地抱着阿桂,“阿姐……噢不是,真愿意嫁我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阿桂抵着他的胸膛,“我说了不算,待你找我父亲和叔叔商量过才行。”

    “三叔早就同意了,不然也不会助我登这帝位。”方喻同喜极。

    他抱着阿桂的细腰,撑起来在原地转了好几个圈,才不舍地放下。

    可惜,她这趟进宫,还是匆匆,转眼又要将她送出去,连一晚都没留。

    方喻同依依不舍地看着阿桂收拾细软,一直守在她身侧,连堆积如山的奏折也破天荒地没去搭理。

    “阿姐……”

    阿桂轻飘飘睨他一眼。

    “说错了,朕未来的皇后。”方喻同连忙改口,忍不住又抱着她的腰,“你要快些嫁进来。这儿孤零零的,我每晚都睡不着。”

    阿桂羞得面颊发烫,将他捣乱的手拨开,支支吾吾道:“该是你……快些来娶我才是。”

    方喻同还如同少年般清隽的眉眼间都绽放出耀眼的灿烂之意。

    只有老天爷知道,他等她的这句话有多久。

    一路走来,他彷徨过、失意过、忐忑过,有大悲,亦有大喜。

    而如今,总算有了他的山海,肩膀日益宽厚,眉眼日渐成熟。

    可只要有她在身边,他就永远还是当初那个少年。

    胸有沟壑,意气风发,双眸亦永远澄澈,目光所及之处,唯有她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