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大水到来

    第366章大水到来

    邯郸,赵王府内。

    赵缪站在院子内,迎着天空中蓬勃的大雨,张开了双臂。毫无形象的的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老天没有让寡人绝望,没有让寡人绝望啊。”

    要说压力,赵缪是最小的,齐国和韩国次之。最大的是秦国和魏国。但和秦国不同,赵国虽然也有余粮,但不足以熬一年。

    有官吏估计,江东这一年的粮食产量,可能在二成左右。每天喝粥,勉强能维持到明年秋收。

    但如果开战的话,以他们的粮食储量就不足以继续开疆扩土。

    况且,如今匈奴人还在肆虐,虽然彭越回来,暂时将他们震慑住,让他们暂时退去。但数十万匈奴人始终在赵国境内,赵缪的心中始终放心不下来。

    匈奴人绝不是吃白饭的。

    若是不打一仗,对方是绝对不会轻易退走。

    所以,赵缪迎着大雨,哈哈大笑。

    笑声中,充满了重生的喜悦。

    老天待他还是不薄的啊。

    新郑,太守府内,韩成与赵缪差不多,站在院子内,把整个人泡在雨水之中,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韩国可不比赵魏两国,他们国小民弱,好不容易在张良的帮助下重建,占据的城池也只有数座。

    而且之前四国一战,韩国如此羸弱,韩成还给了张良两万大军。

    如今张良输了个底朝天回来,对于韩国来说不亚于雪上加霜。

    为了确保韩国稳定,韩成只能从新招募士卒。

    要是干旱继续,今年颗粒无收。韩成可能要率兵北上,去跟魏国进行交战,抢夺粮食了。

    而现在却不用了。

    与赵缪一样,韩成也有一种强烈的死里逃生感。

    心中的喜悦,让他仰天大笑。

    “哈哈。”

    列国都在开心高兴,但没人知道,在喜悦的背后,危险已经在步步逼近。

    荥阳城南,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

    村庄的附近,有一条中等的河经过。

    这条河,很桀骜不驯,往年闹洪涝的时候,都会发大水。

    此刻,天空中乌云密布,磅礴大雨倾泻而下。

    河岸边,有一座石屋,屋中有几个壮年汉子。这些汉子都是小村庄内的村名。

    十余曰以前,那一场洗刷了干旱的大雨来的快,去得也快。之后,连续五六天没有下雨。

    正当百姓绝望的时候,又开始下雨了。但是暴雨一下,就是五六天。

    此刻,石屋内的几个汉子已经从喜悦,变成了沉默。

    这样的石屋,几乎每座靠近水域的村庄都有一座,是负责监视河水的。是十曰前,官府下达的命令。

    若是河水突然暴涨,他们就负责报讯。好让乡里乡亲及时撤退。

    没有官府强迫,这些汉子都是主动前来监视的。因为,身后就是自己的村庄啊。

    雨水已经连续下了五六天了。这几个汉子也坚持了五六天。

    让他们有点高兴的是,这么大的雨水冲刷下,河水虽然暴涨,但居然没漫过河岸,进入大地。

    要是在往年发大水的时候,这么大的暴雨下来,他们的村庄已经被淹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他们当然知道。

    一切都是赢刚公子的功劳。

    是他耗费钱粮,挖掘河道,整治河道,才能让他们的村庄免受洪水的袭击。

    暴雨还在继续,河水也还在暴涨,但是始终没有溢出。

    三川郡的大部分村庄外边,都发生这这样的事情。一座石屋,负责警戒的百姓。

    但是也有一些不幸的。

    这场暴雨实在是太大了。

    纵然河道已经全部开挖过,但降水远远大于排水,纵然河道再深也顶不住这样的不断积攒。

    暴涨的河水,溢出了河道。这处名为“丹水”的河,它东边有一座大村,所以这条河道的外边有负责监视的石屋。

    在河水溢出的第一刻,这些人冲出了石屋,冒着大雨,向着自己的村庄奔去。

    “咚咚咚。”瞧着手中的铜锣,一边大喊道:“发大水了,发大水了,快点撤啊。”

    “发大水了,发大水了,快点撤啊。”一声声大喊声,期间夹杂铜锣的声音。村子内的百姓,一时间变了脸色。

    幸好早在十余曰以前,官府就已经通知他们,让他们准备好行囊,准备随时撤退。

    现在百姓虽然慌张,但也不至于凌乱。

    在村中的老人,壮年人的带领下,村子开始了有条不素的撤退。

    这座村子的地段有些低洼,他们的目标是奔向旁边的一座村子。江夏不是一个常年有干旱的地方,但偶尔有发大水。

    村中经验丰富的老人,知道哪座村子会被淹没,哪座村子会相安无事。

    “快点,快点,老人与妇人,孩子上牛车,其余人快点向东边跑。”村中的壮年男人,纷纷大呼着。

    但是这座村子是大村子,集合需要一点时间。

    当暴涨的河水淹没过脚掌的时候,村子内的百姓才集合完毕。齐齐出发前往邻村。

    暴雨中,村民们的脸上虽然慌张,但并没有慌乱。

    他们仍然镇定,甚至含着小小的喜悦。往年发大水的时候,都因为撤退不及,有些人死伤,但是今年却没有。

    只有一些老人,忧心忡忡。因为大水的到来,庄稼没了。明年该怎么过。

    这是比较倒霉的。

    有一些还有些村庄因为撤退的速度及不上河水暴涨的速度,有小部分人失踪了。

    虽然有种种的失意,但是整体上,三川郡的整治河道的政策都很成功,这么滂湃的大雨,这么暴涨的河水,死伤被压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

    三川郡是幸运的,因为赢刚有先见之明。尽管有些不尽人意,

    但比之中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却已经让人喜悦了。

    这一场波及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小部分地区的暴雨,西边的起始点从关内开始。

    关中等地的雨水明显要减少许多。

    因为有郑国的努力,绝大多数的河道全部修葺一道,威胁要小许多。

    但是尽管如此,关中还是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村庄被淹没。

    无数普通百姓匆忙逃出家中,寻找附近的高地躲避大水。路上,慌乱中,无数百姓与亲人失散。

    有些人或许会在安全后找到亲人,有些人或许就是天人永隔了。

    唯一让人庆幸的是,关中也处在大水偶尔发生的地方。村中的老人也知道哪出地方能躲避大水,哪出地方会被淹没。

    故而,损失都很小。

    但比之中原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足以让人喜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