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地狱级的考试题
“咱基地有兴趣搞研发的年轻人居然有这么多,之前根本就没想过啊!”
看着眼前至少两百人参考的场面,赵国云跟杜锋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从没想过,基地有这么多人年轻报名,连2135厂及其它一些非核心生产厂里的青工跟技术员都报名参加考试,想要自己参与到导弹跟火箭的设计项目中。
生产一线的人,很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
工农兵学员情况再不好,也都经过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哪怕基础差,也比没学习过的人强很多。
“领导,您可千万别小看车间一线的人。在一线如果肯努力,理论知识不会比搞研发设计的人差多少。生产过程中想解决遇到的问题,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是设计人员没想过的,关键就看愿不愿意努力学习。”
刘跃在2186厂最核心的79车间呆了半年多,对车间一线的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79车间无论技术员,还是年轻学徒工,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整个车间,带徒弟的都是八级工、九级工这样的顶级大师傅,不仅要求徒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要求掌握很深的理论知识。
“咱们的考试题会不会出得太简单?”杜锋看着这么多人,有些担心。
负责研究所的李兴农则是摇头,“关键是能有多少人通过考试。那些题都是基础的,可设计的专业知识很强。”
“确实,考试题涉及到研究方面所需的各种理论知识,对实践要求非常高,同时需要综合考量多个学科,这比高考更难,没经过专业系统学习的参考人员,很多专业名词搞不好都没听过。”
赵国云感慨着。
试题他看过,不认为出的题简单。
很多题,连刚毕业的专业学生都不一定能答上。
“行了,时间快到了,让他们进考场,不同专业的考试内容不一样,是否能通过考核,考试结果会证明的。”刘跃要求的并不多。
基地研究所都是按照他们需要的各个岗位需求,有征对性地出题的。
这些题涉及空气动力学、动力系统、姿态控制、高能化学、电子技术等领域。
不仅专业性强,综合性能同样要求高。
平时看书少了,掌握的不够,都无法拿个及格分数。
不像高考,每一科都只是分门别类考本科目内的内容。
基地研究所出题的时候,把很多理论基础融合到一张卷子里,不仅涉及到比高考更复杂的物理知识、化学知识,还有高中根本不可能涉及到的专业知识。
这次通过考试选拔的人员,是用来直接搞项目开发的,没时间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杨乐等人拿着准考证,在考场负责人的安排下进入了各自的考场。
他跟唐清在同一个考场。
每个教室都进行了简单的布置,一个考场30人。
这让杨乐心中更是没底,他跟唐清报考的专业岗位相差十万八千里。
“同志们,这次考试非同一般,由于时间匆忙,我们根据每个人报考的岗位分发试卷,我念名字的同志上来领考卷……”
监考人员都是调到2186厂帮着搞项目设计的张鸣龙、孔伟书这些人负责。
这次考试,没有按报考岗位分考室进行,而是打乱所有人岗位,混合在一起,根据报考岗位发放试卷。
杨乐等人没从没想过会是这样的考法。
哪怕在一个考场的人都认识,想作弊都没机会。
除非旁边坐的刚好是考同个岗位的人。
而同种岗位,更不会让别人抄自己的了。
到时候别人过了,成了设计人员,自己却没法通过,找谁哭去?
“杨乐,气动外形设计,请上来拿属于你的考卷。”
试卷都是油印的,题印刷在一张纸上,有专门的答题纸,那都是基地的公用公文纸。
张鸣龙看到第一个考生,居然是气动外形设计,不由有些诧异。
气动外形设计属于顶级专业岗位,难度很大。
他自己负责的弹体总成设计,就需要这样的岗位,这是他以后的手下啊。
自然要多看几眼。
杨乐听到自己的名字,走上讲台拿卷子。
卷子到手,就发现油印的卷子只有一页,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题。
看着卷子,杨乐蒙了。
这特么的是考试?
第一题居然是考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气压变化,给出设定的数值,要求进行空气力学分析,并在答题纸上写下所有分析过程。
这第一道题就这么难,后面的还能考?
越往后看,题越难。
甚至有题目要求综合考虑重力、空气摩檫力等,根据提供的火箭发动机推力进行飞行过程中力矩分析!
这特么的是考试么?
“拿到试卷跟答题纸的同志,麻烦回到自己座位上答题,考试时间四小时,可随时交卷……”
张鸣龙见杨乐拿着试卷,愁眉苦脸地站在讲台边不动,提醒着他。
接着继续念名字,“陈强,总体结构设计。”
边念边拿出又一份试卷,放在几张答题纸上。
陈强双手接过油印试卷跟和答题纸,一边回座位,一边看题。
这一看,反而欣喜起来。
第一题,论述导弹跟火箭结构区别。
这题太简单了,只需把两种的结构写出来就拿分。
当看第二题时,陈强心中瞬间骂了起来。
“这特么是考试?”
第二题也简单,要求画出导弹总体结构布局机简图,并要求答题人在火箭总体结构布局简图中标注各个结构的作用,最后阐述自己的看法。
整个火箭大体系统陈强是清楚的。
可每个系统产生的作用、功能等,甚至有些地方让他们用公式推导设计过程,论证结构可靠,这就……
张鸣龙没理会他们,继续发题。
唐青报考的是无线电遥控,主要是导弹制导方向。
拿到卷子时,同样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这跟平时想像的考试完全不一样。
一道送分的选择题跟填空题都没有。
第一题就要求她写出导弹飞行过程中制导理论模型,并且要涉及到飞行距离变化中制导信号衰减等问题。
唐清之前根本就没想过会参加这样的考试。
如果分开各系统,只考制导系统,她觉得自己可以完成的。
眼前这张试卷,太难了!
“试卷发放结束,同志们请认证答题,如有不清楚的……可以先空着。”
张鸣龙看下面个个愁眉苦脸,不由叹了口气。
原本还想说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问,最终改了口。
不能说,要不然就是作弊了。
所有人报考的专业岗位,都是他们现在几个项目急需的,在这考室里有两个报考总体结构设计岗位的年轻人,他原本还兴奋,可现在看着那两个年轻人连笔都不动,顿时失望了。
这样的考试,很难挑选出他们需要的人才。
其它考场和张鸣龙所在的考场情况一样,拿着题,大多数人都不下笔答题,抓着头发分析这题如何下手。
杜锋跟李兴农等人在几个考场溜达了一圈,看着考场里这些考生们痛苦的表情,也非常失望。
没几个在认真答题。
开始还觉得题太简单。
“你这方法不行,恐怕能通过考试的人不多,这……”杜锋心中没底。
通过考试的人不多,意味着他就得去给刘跃找足够的人。
刘跃一脸淡然:“杜主任,现在说这话太早,等考试结束再说。”
基地现在并没有其它办法。
只有通过这样的考试方式才能选出能马上上岗的人才。
这些考试题,涉及的都是研发过程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
一行领导包括从基地科研单位调集过来、呆在学校等现场阅卷的专家们,都有些失落。
原本计划,在阅卷过程同时进行面试。
要不然怎么可能出动专家?
面试的时候,让考生现场根据答题结果阐述,同时考核一些试卷上没出现过的理论知识。
或许有好苗子可以充实到基地科研部门。
结果……
“这都两个小时过去了,没一个人交卷呀!”李兴农看着搪瓷盅里面已经没有味道的茶,他不知道是真的渴了还是别的。
真的担忧。
对于他们来说,这么简单的题,两个小时过去,居然没人交卷。
“这才两个小时呢,考试一共需要四个小时。”杜峰安慰着他。
当三个小时过去,依然没人交卷。
大多数人都坐不住了。
“这不是好事,要不催催?”杜锋也等得有点不耐烦了。
他真的希望能从中间选拔出足够的设计人员提供给刘跃,减轻他的工作压力。
现实太残忍,让他无法接受。
“行了,你们在这边看着,我得回去干活了。”刘跃也有些失落。
难道这样的方式真的不行?
别的单位刘跃不了解,但2186厂车间的那些年轻人,他还是非常了解的。
在理论方面,应该能通过考试,不说考高分,至少拿个及格分没问题。
可到现在,三个小时过去,依然没人交卷。
考场里大部分人依然都是抓耳挠腮,很多题无从下笔。
如果在这些青工中找不出设计人员,那目前几个项目都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