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我现在还不想结婚
叶梦雯看了一眼朱凌宇,却对着顾盼颜说:“顾盼颜,我实话实说吧,苏妍现在在南城,你是去杜明思家还是去我家见她?”
杜明思听到苏妍在南城,惊悸不安,她知道苏妍对顾盼颜的感情有多深,连他父亲都感动不了的女人,但还是不相信地问:“叶梦雯,你在胡说什么?”
叶梦雯说:“信不信由他。”
顾盼颜不相信地问:“叶姐,你不会骗我吧?”
叶梦雯说:“信不信由你!”
杜明思说:“顾盼颜,别听她的,要是她在南城,早就来见宝宝了,你想想她能忍心不见自己的儿子吗?”
顾盼颜也不相信苏妍在南城,但他也想去杜明思家,他说:“我相信叶姐你说的,她还好吗?”
叶梦雯说:“她挺好的,你去我那儿,改天我让你们见见。”叶梦雯正说着,手机响起,是黄赢的,她站起来,走进房间,接了说:“我明天就回去,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
黄赢说:“我一直不说,并不代表我没意见,我尊重你出去走走,但不是要你几天不回家。”
叶梦雯说:“两个女儿都在这儿,我能照顾她们,挂了。”
黄赢说:“我不是说女儿,如果你妹妹在,那我没什么说的,但是你妹妹不在,你们这样会让别人怎么说。”
叶梦雯本来心情不痛快,说:“你想多了吧!”
说完把电话挂了,眼泪掉了下来,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留下,这样做为什么?她把眼泪擦干,走出房间。强制微笑着说:“佳妮佳儿,收拾东西,我们回家。”
朱凌宇看出她不快乐,但不能说什么。
顾盼颜说:“雯姐,这么晚了,明天在回去吧!”
叶梦雯说:“不了,明年见了,大家。”
黄佳妮和黄佳儿一人提着一个小包,走出房间,叶梦雯要她们向顾盼颜等人再见,两个女儿说了再见。
顾盼颜送他们上车,宝宝跟着上来,舍不得黄佳妮和黄佳儿,哭了起来。顾盼颜把他抱在怀里,说:“顾源,你看看大小姐姐都开开心心的,你这样哭,不怕他们笑你吗?”
黄佳妮和黄佳儿从车窗伸出脑袋,笑着对宝宝说:“弟弟,不要哭,哭了不好看,我们下次还会来看你的。”
顾盼颜用手帮他擦掉眼泪,宝宝停止哭泣,却走到杜明思的跟前,紧紧地抱着她的腿。
顾盼颜走过去,在叶梦雯开车时问:“你说的苏妍真在南城吗?”
叶梦雯白了他一眼,说:“没有,我骗你的。”
顾盼颜本来不相信,但还是怀有希望,经叶梦雯证实,心里又黯淡下来,叶梦雯看出来,安慰说:“不要想那么多,我相信我妹妹会回来的。”
顾盼颜想打电话给叶梦雯去她家里过年,但是想到叶梦雯回去的时候也没要他带着宝宝去她家,而且想到杨舒瑶和黄赢的关系,他想还是算了。
想到回家顾盼颜又开始头疼,以前不想回家是怕父母又为他的终身大事操心,现在他有了宝宝,可苏妍呢?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讲清楚,他们知道宝宝是自己的儿子,那苏妍呢?他如果说苏妍回娘家去了,那他们会追根问底,还有结婚办酒席等一系列的事情,如果说她走了,只留下宝宝,那没结婚带着个孩子,那他们接受不了这个事情,那他们更会担心他这辈子废了。
顾盼颜把这事和朱凌宇说了,朱凌宇的意思是找个寒假班把孩子留下,他一个人回去,要不然说不清。他也想过,但是他不在宝宝身边,宝宝不善于说话和表达,他不放心。
顾盼颜也想过把宝宝送去给杜明思帮忙照看,可看宝宝落落寡欢的样子,他于心不忍,加上对杜明思的亏欠,他也不想再让苏妍失望,有时候他总会想,苏妍会不会在某个角落一直观察着他和宝宝,或者找了人一直监视着自己,要不然他总会感觉压力好大。
要回家出发的前一晚,顾盼颜收拾行李的时候还是把宝宝的衣物都一起装进了密码箱,他不想了。
顾盼颜在整理家的时候看到以前的日记本,翻看无意间见到康燕的qq,加了好友,过了一天康燕才通过。顾盼颜先看她的qq空间,仍然是关闭的,他发信息:“结婚了吗?以为这辈子都联系不上你了。”
“去年腊月结的。”
“挺好,祝福你啊!”
“谢了,我儿子都五个月了。”
“你发一张你孩子的照片我看看,我想看看他像不像你。”不是顾盼颜不相信她结婚,是他想看看她的孩子长什么样。
康燕发过来一张婴儿照片,圆圆胖胖,看不出像她。
顾盼颜说:“长得有贵气。”
“这么小,我记得你不会看相的啊!”
“我不会看相,但是知道你的孩子肯定是很优秀的,将来是大富大贵之人。”
“一年多不见,想不到你的口才突飞猛进。”
”我是实话实说,对了,发张你现在的照片让我看看。”
“没有。”
“你还是不喜欢拍照。”
“困了。”
“晚安!”
顾盼颜能够想象康燕现在的样子,孩子和老公是她的一切,简简单单,平静,与世无争。
他心里祝福他们!
黄忠回到家后不久,阿婆才返回到他家,问:“小忠,你觉得吴欢怎么样?”
黄忠说:“还好。”不过他心里却不是这么认为,毕竟吴欢脸蛋上有好多雀斑,而且一口家乡话,他想如果娶了她,以后怎么带她出门?
阿婆说:“如果你觉得可以,那我再去帮你问问?”
黄忠想到了吴欢的远方姐,举止优雅、谈吐有节,有教养,问:“阿婆,你可以帮我打听下今天我们在吴欢见到的她姐吗?我觉得吴欢年龄太小,她姐好像和我差不多大。”
阿婆问:“你是喜欢吴欢还是她姐?”
黄忠说:“我觉得吴欢她姐挺好,你帮我问问。”
阿婆说:“好,不过你爸妈托我帮你找对象,你可不能三心二意的,让我不好做人。”
黄忠说:“阿婆你放心,我不是那样的人。”|
阿婆中午的时候来到吴欢家,吴欢家正在吃饭,周桂花让吴欢给阿婆拿筷子,盛饭,阿婆也不客气接过来。
吃完饭后,苏妍和吴欢去外面喂猪,阿婆才试探地向周桂花打听苏妍的事情,但周桂花对苏妍的事情模棱两可,加上吴老三坐在旁边,她不敢乱说话,阿婆只打听到苏妍是城里来这儿玩的,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等吴欢和苏妍一同进来后,阿婆才问吴欢:“大妹,你觉得黄忠怎么样?”
吴欢看了一眼苏妍,又看了她爸妈一眼,才低声说:“我现在还不想结婚。”
吴老三本来埋头抽着旱烟,问:“那你现在还想干嘛?”
吴欢小心翼翼地说:“苏姐姐说,现在知识很重要,我想在学几年,然后再出去打工,我不想现在就结婚。”
吴老三气急败坏,用烟杆头指向吴欢,说:“你再说一遍。”
吴欢怯声怯气,说:“是苏妍姐姐说的。”
周桂花见吴欢搬出苏妍来替自己狡辩,惹火丈夫吴老三,怕他当着媒人的面打吴欢,那别人会怎么看待这样的家庭,所以替丈夫说:“苏妍姐姐是城里人,她不知道咱们农村人的情况,你爸爸是过来人,他是为你着想。”
吴欢嘟着嘴,看了一眼阿婆,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
阿婆见吴老三不反对这次相亲,说:“我啊,是为大家好,吴师傅是明白人,迟早都要成家,乘现在还有点说话的资本,再往后托几年,有文化的更多,到时候只怕要被别人挑剔了。”
苏妍却不认同:“据有关国家的数据显示,现在的男女比例已经失调,南多女少,而且外面的城市,要求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即便是农村,也会将是知识的未来,你们有时间可以看看电视,农业已经科学化,机器化,自动化。而现在还有些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地形崎岖地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大部分人还停留在自给自足。但是国家正在大力开发,要全面实现现代化,所以在不远的将来,现在我在的这个位置,也就是说你们的家乡,也会发展起来,到时候说不定还是块宝地呢,那时候你们如果拥有新的知识,新的创造力,就可以在国家的带动下富裕起来。”
吴欢兴奋地问:“苏妍姐姐,你这是在哪儿看到的?”
苏妍说:“电视报纸上都是这样说,国家也是这么做的,你们现在也该感受到了吧!你看不是九年义务教育都实现了吗?还有些地区已经在开始十二年义务教育呢。还有国家现在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要不了多久,这儿也会发展。”
阿婆对苏妍的谈论嗤之以鼻,说:“那国家几十年前就说说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到现在也没见实现,反而城市越来越富有,农村越来越穷。”
吴老三说:“姑娘,你省省吧,不要把你书本上看到的在我们这儿宣传,替国家说好话,带坏了我们的孩子,如果国家不给你们城里人钱,你们就没有那么多闲心跑来做什么志愿者了。”
苏妍自知说不清道不明,只好走出屋子。
吴欢刚要站起来,跟着苏妍走出屋子,周桂花叫道:“你给我坐下,现在说你的大事,你别不懂轻重。”
吴欢只好不情愿地坐下。
阿婆看着吴老三,说:“吴师傅,那这事就先这么定了,我回去给黄忠说说,如果他没问题,那我再给你们回话。”
吴欢爸妈千恩万谢,说孩子的事他们做主,不能由着孩子来,误了时间,嫁不出去。
等阿婆离开后,吴老三和周桂花又一阵数落吴欢,同事也让她离苏妍远点,别听她的胡言乱语。
吴欢问苏妍怎么办?
苏妍说这是她的个人事情,也是她家的家事,她也不好说什么。
吴欢求苏妍帮她想想办法,她觉得苏妍说得对,她还想在读几年书,可是问题在于她的爸爸,她说不动他让自己上学的。
苏妍答应了她。
苏妍找到吴欢爸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说让吴欢去学校上学到十八周岁,最起码到成年人,现在就算结婚,也拿不到结婚证,而且按现在的国家政策,不出五年,又会出新政策。现在如果她和黄忠结婚,那再有个两年,孩子少说也会有一个,那黄忠一个人在外赚钱,一个人就要养活三或者四个孩子,而她一个没知识的人,什么都做不了,难道就想让她年龄轻轻的在家相夫教子吗?就算在家相夫教子,但是过不了几年,国家就会把这里的交通打通,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到时候物价上涨,可是对于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来说,想做了事,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虽然不能说知识决定未来,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知识是能够改变未来的。
吴老三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男人在外赚钱,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而且如果都像苏妍说的这样,那么谁来看家?谁来照顾孩子?土地谁来种?
苏妍说,家庭是两个人或者两个人以上才可以组成家庭,所以一个家的维持是两个人以上,要想生活跟上时代,就得把眼往前看,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每个人,如果丈夫赚钱多,那么妻子就多为家庭付出,相反也一样,如果妻子有能力多赚钱,那么丈夫就该多承担家庭的任务,只是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让生活好起来。
吴老三辩解说,他家就他一个人赚钱,他也养活了一个家庭,在竹林村也属于中等家庭。
苏妍举例说,现在好多农村都已经是现代化了,家庭年收入六七位数,可是竹林村的年收入据有关资料还只是五位数,个人平均年收入还只是四位数,只是别的地方的零头,而且有些家庭温饱都还没有解决,别的地方的孩子的年零花钱都比这里的家庭年收入还高。如果用城市人的说法,已经给国家的全面经济建设造成阻碍,已经对不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