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他们不敢,我找我朋友揍他。
“姐姐的意思是想改变哥哥才离家出走的,是吗?”
“对啊!我为了让我和孩子以后生活的更好,所以才出来,我想你哥哥长大,让他有方向,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所以说姐姐傻吗?”
“但是姐姐也用不着来到我们这儿啊。”
“姐姐给你讲个故事吧,那是2009年,有个女孩子离开出走去很远的地方见个朋友,可是去了后联系不上,而她的手机钱包行李都不见了,她向过路的人求助,可谁相信她呢,在她绝望的时候,有个男孩子撞到了她,摔倒的时候那个男孩子抱住了她,先倒在地上,使她倒下的时候没有碰到地上。男孩子扶她起来的时候,女孩子本来没抱希望,但是她还是想让男孩子请他吃东西,给几块钱,或者买几个包子馒头也可以,男孩子没考虑直接带她去了一家饭馆,让她自己点菜,男孩子见她冷的发抖,怕她感冒,要饭馆老板用可乐和姜丝熬水给她喝,预防感冒,之后又帮她租了个房子,这女孩子就想报答他。之后这女孩子离开了这男孩子回到自己的家,她以为过去的都过去了,要重新开始新生活,但是她发现自己有孩子了,她爱生命,想把孩子生下来,但是命运作弄了她,不小心孩子流产了,没了。在她心灰意冷的时候,正好那时候在网上看到有大学生志愿者要到山区帮助父母常在外打工,留在家的孩子,于是那女孩子也报名了。她来到也像你们这儿差不多的山区,帮忙孩子们学习生活,一天她带着孩子们去山里采夜里,傍晚回来的路上听到前方有一个小孩哭声,他们当时挺害怕,不敢靠近那哭声。她犹豫了好久才鼓足勇气走进,看到一个小孩在小路中间放着,哭得厉害,于是抱起来。他们在那儿等了好一会儿也没见人路过,之后她抱着孩子回来,照顾他,在村里打听是谁家的孩子,但是两个多月过去了也没人来领。后来她离开村回家的时候把孩子带回家,她和父母说孩子是她的,她当自己的孩子照看着,渐渐地有了感情,她觉得那就是她的孩子。”
“女孩子没去找那男孩子,之后她和别的一个男孩子结了婚,但是结婚后他的孩子总是生病,而后来的那男的因为嫌弃她没有他们共同的孩子,所以对她的孩子不好,于是她和那男的离了婚。再后来她的孩子慢慢长大,但是她总觉得亏欠以前那男孩子,而且她的孩子知道了爸爸了,一直问她有关他的爸爸,所以她又去联系那男孩子,得知他没有结婚后,去找他,本只是想带着孩子去见见他这个假爸爸。可她见到那男孩子后,见他已经不是从前的他,每天玩游戏,不求上进,浑浑噩噩,恍恍惚惚。她想到他以前的好,下定决心帮助他,希望改变他,于是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是那男孩总是气她,总没有责任感,她有好多次都想带着孩子一走了之,可是她忘不了他以前的好,她对他有了感情,当然她看得出他喜欢她的孩子。但是当有一天她发现这男孩子有喜欢的女孩后,她生气了,她吃醋了,她很想去争取自己的幸福,但是她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她不敢当面去问,她怕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开了他们,把孩子留给那男孩。”
“姐姐说的这女孩就是姐姐你吧!”
“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小飞,你很聪明啊!不过可不许告诉别人,这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替姐姐保密,好吗?”
“姐姐放心吧!我谁也不告诉。”
“所以你说姐姐聪明吗?姐姐为了我和孩子的幸福,让他爸爸自己去选择,去面对。如果他不喜欢我了,那自然会忘记我,如果他对孩子没感情,那他也不会照看好他,到那时候我就什么也不说,回去把孩子接走。如果他爱孩子,那他不管怎样都会去照顾好他,假如他喜欢我,那他会等我的,我就用一两年的时间去考验他,换我一辈子的幸福。”
“姐姐真聪明!”
“不过姐姐我没有把握,算了,不说我了。我给你看看电视里的孩子和各种各样的人,看看他们是不是傻子?”苏妍打开电视说。
“他们不是傻子。”
“那就是了,傻子才不会去上学,上学了,多少学到点东西,能够多认识外面的世界,多美好的事情,就算读书不能让人大富大贵,但至少可以明白好多道理。你知道你爸妈为什么这么说吗?”
“不知道。”
“你爸妈上过学吗?”
“没有。”
“你爸妈没上过学,怎么知道上学读书的都是傻子?我和你说,那是因为你爸妈对你们不负责,你看到你爸妈每天起早贪黑的,可是你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难道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你看看别人吃什么穿什么又住什么?难道你长大了,将来成家立业,你也想像你爸妈那样天天脸朝黄土背朝天?”
“不想。”
……
“你知道姐姐为什么要来到这儿吗?”
“我爸爸说是你在城里过不惯,跑到我们这儿来胡闹。”
“你看看这是什么?苏妍拿出手机,打开相册,给他看自己和孩子们拍下的照片。”
“姐姐和别人。”
“是的,这些都是和我生活过得小伙伴们,你们看他们快乐吗?你再看看他们学习认真吗?你再看看他们的成绩,好吗?他们好多也和你一样,爸妈不让上学,后来找到我们要我们教他们学习的孩子。”
“你看看你自己,为什么总是被爸妈打?”
“他们说我不听话。”
“他们说你不听话,你听话吗?”
“在家除了干活,没事情做,我就爱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所以……”
“所以我听你爸说你们去把人家地里的庄稼破坏,去山上生火,把山烧了一大片,也去欺负别人的小孩。”
“我们就是觉得好玩。”
“好玩?那如果是唤作人家破坏了你家的庄稼,来欺负你,你怎么办?”
“他们不敢,我找我朋友揍他。”
“可是如果人家比你们人多人高大,你怎么办?”
“等我长大了我再去报复他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那如果人家又有钱又人多呢?”
“那我就看他一个人的时候,偷偷砍死他。”
“砍死别人是犯法的,要坐牢要被枪毙的。”
“我才不怕,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你才这么小的年纪,就不想好好上学,你不想读好书,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将来娶个漂亮的媳妇?”
“没想过”
……
苏妍走访过附近的每一个家庭,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有时候是带上几个孩子,这里的孩子虽然穷,却很叛变,你不管说什么,他都有各种理由。
没去上学的大多已经养成好吃懒做,偷偷摸摸,三不管的地带,父母管不着,就放手,随他们自己胡闹,学校也管不住,只好开除他们让他们回家,不让他们去上学,而政府,因为国家是一步一步地推进发展,还没有发展到他们这儿,国家早就推行九年业务教育,所以当地政府为了提高普及教育这块,好多小学都没毕业,户口本上却填写初中毕业。
这个地方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全是靠雨水吃饭,人民的生活水平太低,可还是有好多人不愿意去改变,十八岁到五十岁之间出去打工的还不到五分之一,好多出去几年了,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工资都很低,也没给家里改变什么。
不管是出去打工的,还是常在家里的父母,大多都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能管就管,管不住也就不管。孩子做错事,动不动就是打一顿,叫他以后不要再做错事,或者就是骂,一天到晚地骂着孩子,只要一点看不惯,就骂就打。特别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祖父祖母照看的孩子,这一部分人心痛孩子,只要他们不犯太大的事,一般都是包庇、纵容,或者骂上几句,有些孩子的父母带钱回来的少,他们整天在孩子耳边唠叨,只要看不惯孩子,就会把他们对孩子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这些孩子心理常怀恨,大多只要离开父母的身边,惹是生非,学习懒散,还会小偷小摸。
没有父母管的孩子,大多成绩不好,不喜欢听课,不善于与人交流,要么就是自由散漫,思想活跃过头,总爱和长辈唱反调,要么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畏首畏尾,还有的脆弱、偏激、脾气暴躁和冲动易怒。
也有好多孩子都会自己煮饭,洗衣,放学后帮爸妈,帮爷爷奶奶干农活,干到很晚回来,吃了饭才开始做作业,也有的孩子第二天去学校才开始做作业,胆大的就抄别人做好的,胆子小的就等待受罚。如果作业没做完,严厉的老师动不动就是惩罚和打骂,管不住的就随他们去。所以学习成绩掺差不齐,好的很好,差的太差。
苏妍针对不同的家庭和孩子都做了不同的工作,她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总是把对顾盼颜的思恋和对宝宝的想念向他们表达出来,动之以情。她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孩子的思想,她总是会抽出时间来,找孩子和家长聊天,做思想功课,第一天不行,那就过几天再来,还不行,那就再过几天再来,直到孩子和他的爸妈等人答应她的请求为止。所以几个月的时间,这里常能听到她的传说,她成了名人,大多孩子都很喜欢她。有些家里做好饭,会让孩子叫上她一起共餐。
不过好在这里的人还算纯朴,没给她找茬,要不然,就她这个单薄的身体,哪里能够在这里生活那么久。
这里还有唯一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手机没有信号,她只有偶尔和孩子们上山去,或者去镇上或者县城办事的时候才会给叶梦雯打电话,打听到孩子和顾盼颜的事。
苏妍一直想回到孩子身边,她很想念他,但是她又不想回去,她想自己现在回去了,顾盼颜如果没有改变,那孩子还是依恋她。她想等这里的人开始改变了再离开,所以她一直在等待。
十二月二十七号,杨舒文去福建的时候顺带过来看望杨舒瑶和朱凌宇,给了杨舒瑶4千元,说这是前年他们买的2万的分红的75%,这可把杨舒瑶兴奋中埋怨起朱凌宇不听她的买少了,要是听她的不把钱带回去建房,那至少可以多赚一些。
杨舒文解释说:“过去的这年公司发展的不算太好,去年投入的好多项目还没开始盈利,是公司成立以来赚的最少的一年。不过明年开始是回报最大的一年,张总已经发话,明年我们要带动国家的gdp增长1%。你们想想哪个大企业敢夸下这么大的海口,三星在韩国的比重是20%左右,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三星。”
杨舒瑶兴奋地说:“二万两年5千的分红,这比存在银行不知道高出多少倍了。”
朱凌宇也有些动心,但是没有存款,房子刚建好,没有装修,公司也没开始营业,而且还欠着叶梦雯的六万。
杨舒瑶又开始埋怨说:“你看看,你把钱都寄回去建房子了,又没钱了,我真不知道要怎么说,不相信我哥,后悔了吧?”
朱凌宇不敢直视杨舒文,说:“我爸妈让我建的,别人家都建了,我家不建,让人家说。”
杨舒瑶说:“你爸妈就是猪脑袋,钱不舍得用,也不舍得拿给你们用,还总是要你们干这干那的。”
朱凌宇脸色微变,杨舒文虽然不是外人,但是当着杨舒文的面说起他爸妈的不好,他还是心里很火,可当着杨舒文,他不好发火,只得说:“建都建了,说这些还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