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选择哪个书院读书

    孟子君愕然,她担心的不是能不能递话给洪先生,而是这样失信洪先生,不太好。

    虽然洪先生为人很好,可求学讲究的是态度,态度正则人正,先生教学才会更认真。

    可不论孟子君怎么劝说,宋荣儿都不肯再听,她也只能作罢。

    翌日一早,宋荣儿果然在帮她整理医药箱了。

    孟子君起来的时候,他已经将手术刀都准备好了,见孟子君吃惊地望着自己,就知道他没整理错了。

    “这是我根据你上次给我治腿时用到的工具,提前做了摆放。你自己再看看,剩下还需要什么!”

    孟子君望了望医药箱里的东西,不住地竖起大拇指,“除了治病的药没准备之外,一些手术工具基本上没有错漏了。”

    宋荣儿很自豪地笑了笑,站到一边,等孟子君将添置的东西都准备好,就一起出发。

    葛翠萍照常前来,她看见宋荣儿居然有空在,略有些意外,但很快又回过神来,照常打了声招呼。

    宋荣儿点了点头。

    孟子君交代她一会要去柴家做手术,让葛翠萍先去摆摊,葛翠萍应下了。

    剩下也没什么事了,只是宋晓东突然在他们出发的时候追过来了。

    他跑的很急,出了一头汗,看见孟子君也忘记打招呼,直接把宋荣儿拉到一边,低声责问,“好不容易考到了尚鸿书院,怎么说不去就不去了?

    你知不知道先生知道你考进去有多开心,你倒好,选择了一个二流的白云书院!真不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宋荣儿微皱了皱眉,听他说话略响担心被孟子君听见,不由得转过头警觉地望了望。

    幸好孟子君正跟葛翠萍说着话,没听到,宋荣儿才放了心,又将宋晓东往前推了推,走的更远些才说话。

    “尚鸿书院太远了,我不想去了。还是白云书院好,就在凤萍县,虽然隔了一个镇,到底没出县,想回家一趟还是容易的。”

    “就因为孟子君?”宋晓东咬着牙,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瞥了宋荣儿一眼,又抬眼去望孟子君。

    结果宋荣儿飞快的用手挡住了他的眼睛又将他视线拉回,“你非得要让她发现不可吗?”

    宋晓东一副说你什么好的急样子狠瞪了一眼,“你呀,你呀!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说的就是你!

    我告诉你,如果你今日为了孟子君放弃了大好的尚鸿书院,以至于没法学到更好的学识,考不上功名上不了仕途。你这一辈子也就只能止步于此了!

    相反,今日要是舍弃儿女情长,将来考上功名,你想给她更好的轻而易举。

    所以,你这不是在为她好,你这是目光短浅!”

    宋荣儿知道宋晓东的意思,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我问你,尚鸿书院如何,白云书院又如何?”

    “如果说尚鸿书院是整个昌平州最好的书院的话,那么白云书院只能算是一个县城最好的书院,一个州一个县,州里有多少县就有多少像白云书院一样的书院。

    你觉得能跟尚鸿书院比吗?”

    “那先生,山长呢?”宋荣儿又问。

    “自然也是尚鸿书院的好。”

    “我再问你,是不是所有的书院,先生和山长都是书生秀才,都是身有功名?”

    宋晓东回答,“有秀才有举人,但秀才居多。”

    宋荣儿满意一笑,“既然所有书院的先生都是秀才或举人,那又有什么区别,难道说你觉得不同的书院,秀才和举人的实力不同,难道说你在怀疑朝廷选拔人才的考试有问题?”

    “我哪有这么说!”宋晓东语塞。

    宋荣儿接着说,“那我再问你,把尚鸿书院的学生放到白云书院去,再把白云书院的学生放到尚鸿书院,你觉得哪家的学生会考取功名?”

    宋晓东彻底说不出话来。

    宋荣儿替他接了答,“自然是尚鸿书院的学生对不对?因为你们觉得他们能进尚鸿书院其自身天赋就高人一等的。这以后,不管他们在哪个书院,你们都会觉得他有出头之日。

    所以,你何不把我当成是那个从尚鸿书院调到白云书院的学生呢?

    反正先生的实力是一样的,学生的天赋是早就注定的还有什么可担心?”

    宋晓东被堵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眨巴着眼睛怔怔了半天,许久才脱口一句,“你也是这么说服洪先生同意你去白云书院的?”

    宋荣儿点头。

    “所以你根本没告诉洪先生你是因为孟子君才改了主意?”

    宋荣儿又点头,但很快又一片愕然,“你是如何知道我改变主意的原因?”他忽然想起来从刚才到现在宋晓东都是一副知之甚多的样子,可自己明明什么也没说。

    宋晓东笑的贼贼,“那天你们在街上逛我看见你们了,本来想上来打招呼,可听到你跟她说有话说,而且表情很凝重,我就没上来。

    结果第二天你就跟先生说不想去尚鸿书院,原本之前你听到书院的录取消息都是兴匆匆的,突然变了卦我就猜你可能想跟她说这件事。”

    宋荣儿嘴角微微一弯不再辩解,宋晓东无可奈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副好自为之的样子,转身出去了。

    孟子君看宋晓东来也冲冲去也冲冲,很好奇他们谈了什么,想追问,结果宋荣儿说是书院的琐事,他交代了一下,孟子君信以为真也就没再问下去。

    随后他们去了柴府。

    柴府这次的守卫似乎严谨了不少,不仅有家丁在门口守着,还有一个从衣着上看等级比较高的,年纪跟徐伯相仿的下人在门口站着,远远地看见孟子君和宋荣儿过来,便眯着眼睛打量。

    孟子君上前禀报来意,那家丁就打量的更深了。

    宋荣儿怕她受委屈,挺着胸膛上来一步,阻断了家丁对孟子君的打量。

    那人这才进去禀报。

    不多久又跑出来请他们进去,还是请到了柴府的大堂,不过大堂里坐着的不是柴公子韶华,而是一位年纪过长,面色威严,穿着富贵的老人家。

    不出意外的话,这位老人家应该就是柴府的当家老爷了吧。

    孟子君飞眸了一眼,果然通体打扮,举手投足都透露着儒雅的气息,难怪人称柴老爷是儒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