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贤侄, 你久在陛下身边,就给一句实话, 上皇御体究竟如何了?”
甄弭眼睛都红了,宝玉相信这都是担心太上皇咽气,毕竟他甄氏全家的性命都系在这上头。
宝玉回握甄弭的手, 语气诚挚:“世伯, 侄儿也不瞒您, 据侄儿所知,上皇这次病的不太好。”
“啊!”
要让宝二爷说,甄弭甄总裁这一声, 就像活活被掐住脖子的鸭子, 宝玉又添了一把火。他沉痛道:“太子殿下甚至准备监国了, 以防……”太上皇山陵崩, 皇帝要守孝。
甄弭更加确信他说的了,作为皇帝的侍卫、太子的密友, 这个消息和他从京中得到的消息基本一致。完了, 甄家这会要大难临头了。
“父亲, ”甄瑛小心的在旁劝道:“事情未必有多坏。有道是三年无改父道, 纵然……圣人也不能, ”
甄弭恨铁不成钢的呵斥道:“你懂什么!三年无改父道, 三年足够让我们甄家滚回京城, 到时候还不是任由他揉圆捏扁!”
哦哦, 对, 宝玉面无表情的想到, 虽然还不知道甄家和贾家的“关系”究竟多么源远流长,反正在那个时候,甄家垮了,贾家也玩完了。看看贾府,再看看甄家,那种家里藏污纳垢的烂事一定不少。
有道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宝玉心道我还是先布置好我自己的事情。
“世伯倒也不必忧心,我临来的时候嘱咐了家人,倘若有变,离开快马送消息来金陵。”
甄弭长叹一声,看宝玉似有话说,他苦笑道:“世侄有话就说罢,官场人走茶凉。趁着你这老世伯还在金陵,大小事情能关照的,我自然要关照一二。”
饶是宝玉觉得甄家和自己家其实倒台的不冤枉,也被甄弭一句话说的哭笑不得,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他能怎么办呢?
当然是办正事。
宝玉毫不客气,赶紧说道:“世伯有所不知,侄儿那个织场的织布机常要更换,若是在金陵被人瞧见引出是非,不如在金陵附近的那些荒岛上建个场子。侄儿担心这事是不是需要水师许可,因此特地请教世伯了。”
甄弭一笑:“这算甚么大事,水师早就变成了无所事事、吃拿卡要的地方,只要你把水师巡检给打点一下,那么多荒岛,随便你要占哪一个。”
宝玉大喜,赶忙作揖道:“那就有劳伯父了。”
这位体仁院总裁也不多说,亲自手书一封信,交给了儿子甄瑛,让他挑个日子带着贾珏去大魏朝金陵水师衙门。
“玉兄是打算今儿就去水师衙门,还是改日再去?”甄瑛问道。
宝玉想了想:“倒不必如此仓促,我先回去安顿一下,然后咱们约个日子,你看如何?”
“玉兄自便,小弟等着就是了。”甄瑛倒是无所谓,他只是不明白老爹为什么怕人走茶凉,还要帮贾家办事。
甄弭无奈的看着儿子,要说甄瑛的确比从前长进多了,可一比起来还是幼稚。
“你觉得那是贾家的生意买卖?”甄弭看着儿子:“过去还有你贾家琏二哥一起过来,如今只有宝玉,绝口不再说什么林家生意或者贾家生意,你还不明白?”
甄瑛眉头紧锁:“父亲是说,那都是玉兄自己的安排?”
“我没来江南之前,也在京中长大,也算是老荣国公和上皇看着长大的。”甄弭叹道:“老国公和老太太都是有经历的老人。儿孙嘛,就实在平常了,贾恩侯无心有力,贾存周有心无力。我原以为玉字辈也就是贾琏那个样子不错了……不想居然有了贾宝玉这个奇葩。”
甄弭笑叹:“你这位玉兄,可不是善茬,瞧着吧,别看他人小位卑。真到了那一天,能伸手拉咱们家一把,又能将咱们从泥坑里捞出来的,保不准也只有他。”
虽然甄弭本人就是甄氏的大家长,但是甄弭知道,这世上最可靠的永远是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想不明白这些的人,哪怕家门再高,也是不成的。
这厢父子谈话的时候,宝玉已经回到了宅子,贾蔷和秦钟也已经到了,秦可卿带着大姐正在和甄家母女说话。
“二叔。”贾蔷和秦钟齐齐上前行礼,宝玉笑着回礼,看看他们俩都比在京的时候长进多了。
贾琮也大人似的,老气横秋道:“二哥瞧瞧,他们是不是比从前老成多了!”
宝玉看了他一眼,对贾蔷、秦钟道:“都坐吧。蔷儿,族里的田产都如何了?”
“回二叔的话,侄儿清点整理族产之后,和金陵这边族里的老人家一起办了族学,四书五经之外还有算术之学,免得有些族亲贫苦些的,又不是读书种子,到时候不好生活。”
考虑的倒还周全,宝玉点点头,贾蔷继续说道:“还有祭田,新划出来的祭田收入,一部分每年祭祖之用,另一部分就贴补给族学了。侄儿觉得,这样也算激励子弟向上。”
“不错,很细致。”宝玉笑笑:“族里没人给你找麻烦吧?”
贾蔷脸上的笑就有点难看,他道:“这个也是有的,因为之前族内也有那种地主,是以这次要公摊祭田,摊的多自然就有意见。不过,侄儿忝为宁公后嗣,敢找麻烦的也不多。”
如今这个时候,胳膊拧不过大腿,人人都明白,这个办法是贾家大多数人收益,那么族内那些富户们有意见也没有。
“不过,宝叔要不要见见族亲们,侄儿想,您出面见见他们,说不定效果更好些。”贾蔷解释道:“虽然已经登记造册,但是祭田族学到底如何建起来……”
贾蔷不再说了,他发现宝玉的目光就那么盯着他,蔷小爷支支吾吾,还是旁边的秦钟说道:“你就实话说了罢。”
“宝叔,是这样的。”贾蔷到底说了真话:“族里反对的声音一直不小,他们倒也没有闹事,就是说好的土地分配根本没法推进。还是各家顾各家,侄儿也没法子……又不能把他们都给抓起来罢。”
“谁说不能?”宝二爷冷笑:“你现在就去传话,晚上,我要见金陵这边的族亲,有什么话叫他们想好了,来和我说。”
既然是京中宝二爷要见见族亲,辈分、地位摆在那,自然要在贾氏一族的宗祠见面了。宗祠中熙熙攘攘,贾琮站在宝玉身边,小声嘀咕:“弟弟还没见过这么多人呢。”
“……我还没说你。”宝玉看着贾琮:“你才多大年纪,又不是唐高宗那种天生长者,何必做老气横秋之态。”
贾琮这时候才露出些少年气:“那不是侄儿,我不是叔叔吗?”
中二少年的奇怪想法,宝玉无奈笑道:“你这个年纪,坦诚些更好,不是让你什么都说,是对人态度要求一个真。咱们这个年纪,要是被人说做人虚伪矫饰,那就不好了。”
“嗯。”贾琮默默点头,他有点片面追究高深莫测了,因为他觉得那样显得自己特别厉害,“我明白了,实际上我还没那么厉害,硬装只会让人觉得轻浮虚伪。”
宝玉拍拍他的肩膀:“琮儿,看着吧,咱们这些族亲,今儿才会让你长见识。”
上次同贾芸一起来南边置办货物,贾琮并没有和族亲打照面,更没有听贾蔷说不好对付之类的话。他还以为宁国府继承人出马,必定手到擒来,没想到居然踢了铁板。
不过,贾琮瞧瞧看着宝玉的侧脸,他二哥打算怎么办?
金陵贾氏一族人丁繁茂,能来见面的自然要符合几个条件:男的、有功名或者有地位,又或者年高德劭,这样的人才配来见荣国府的嫡脉,皇帝老爷的近侍,正经的朝廷命官。
宝玉让贾蔷引荐,带着贾琮一个一个见过,互相行礼一圈下来,宝玉心中圈定了几个要紧的人物。
头一位就是如今族中辈分年纪最长者,严格来说,这位名叫贾逑的老爷子算是宝玉的曾祖辈。他年纪小辈分高,是和宁荣二府贾源、贾演二位同辈的,活脱的老祖宗;
其次就是如今在金陵知府九品录事的贾埭,整个金陵贾氏一族,就这么一个正经的、有品级的官吏,所以,矮子里拔将军,自然就显出他来了;
再有就是金陵实际上掌管族产的,是宁国府的后裔,算起来是贾蔷的祖父辈,和贾政同辈的贾裕;
至于最后,就是贾蔷嘴里那个“富户”,之前金陵贾氏族内土地最多的那个贾又安。
宝玉状似无意的扫视一周,年纪最大的贾逑笑眯眯的、九品官贾埭皱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贾裕正在和身边的族亲说话,而最后的贾又安一点都不安,显着很紧张。
想到之前贾蔷和自己说的那些话,关于族产处置风波的始末,和贾蔷为什么只能使出拖字诀。宝玉心道,这满屋子人里,恐怕只有一小部分站在自己这边。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尚未寒暄几句,贾又安就破罐子破摔的开口了:“二爷既然叫我们来,想说什么,想要什么,就请二爷直说罢!”
周围人都皱眉,而宝玉轻轻摆手让贾琮离开,外头茗烟和张子成带着织布场的工人,已经把这个地方给围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