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几丈之外的客厅,杜煦满脸尴尬的喝茶, 在旁边的是茗烟和含光, 多亏这两个认识他, 否则他也不能把杜竑给带进来。倒是没想到宝玉安排护卫同军中一样,门户很严, 也是, 他带着妹妹过来的,姑娘家怎么好出来招待他。
脸皮薄的镇国将军,现在只能不安的扭动一下, 他连想方便都不好意思说。
而姐妹四个却在另一间房,迎春小声道:“要不要打发个人把宝玉叫起来。能让宗室将军作陪,那位年轻公子怕也不是简单身份, 万一……”
探春不说话,惜春年纪太小被无视,作为东道主的黛玉也不说话。实际上黛玉已经模糊的猜到了对方的身份, 能让杜煦相陪, 言谈举止间能看出含光和茗烟也不敢说话, 何况那个年纪……不是东宫就是皇子藩王。
可根据平素宝玉说的, 如果是哪位藩王—如齐王、鲁王, 镇国将军杜煦不会和他们走的这样近,而且带着谦卑。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稍微年轻些的那位, 一定是皇太子。
既然想到了, 黛玉就道:“虽有外男, 不过宝玉住的地方在边上,咱们从这出去各自回房亦可。若是姐妹们担心,就暂且待在这边,咱们下棋读书也可。”
最后几个姑娘商量一下,还是觉得聚在一起比较有安全感,于是下棋的下棋,读书的读书。
“醒过神来了?”太子面带微笑的看着宝玉:“好像一直觉得你精神百倍的样子,从未见过你这样。”
宝玉这下真的醒了,不止脑子清醒,后背一片冷汗,幸亏他刚才没有顺嘴秃噜什么不相宜的话。怪不得古人说,君子慎独。不慎独容易捅娄子……好险好险。
东宫一身蓝衣,头上没有带着金冠,而是简单的玉石发簪束发。倒是挺低调的,整个人站在对面舒展挺拔,如青松般含笑而立。宝玉偷偷撇嘴,等自己和他一样年纪的时候,也能长那么高,啧!
反正也丢脸了,宝二爷懒得穿衣服,就披上袍子,原本束好的头发乱七八糟,那就抽出簪子,摘下发冠。披头散发,衣衫不整,皇太子看的无奈而笑:“这是仿效魏晋竹林之风?”
“不敢,那也太……和我朝风气不合。”宝玉心道,玩的那么疯,不过是因为魏晋文人痛苦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还没到那个份上,学什么魏晋风气。
杜竑倒是很赞同这个看法,他走过来帮宝玉把头发弄得稍微齐整一点,笑道:“的确没必要学魏晋风气,说来,前几日少傅还针对魏晋清谈鞭辟入里的批判一番。”
哦,太子少傅,宝玉想要翻白眼,那老头别说魏晋,他大约就没看什么顺眼过。怕只有三代才能满足他古怪的道德观,一个在宝玉看来相当严重的崇古主义者。所幸皇帝也知道这些大儒的秉性,少傅只管教导太子读经书,负责太子读史的是另一位学者—当然也是朝廷大员。
不过,宝玉后知后觉的发现,方才皇太子帮自己整理头发……宝二爷小动物一样的直觉告诉自己,太子今天不太对劲。不不不,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殿下是怎么过来?”
“镇国将军在此,我请旨去别苑办事,恰好天色晚了,就寻到了杜煦那里。”东宫毫不隐瞒,他笑道:“听杜煦说,你带着家中姊妹在此,你我自东宫一别之后还未见面,如此也是正好。”
行吧,杜煦这个……我看他是祸水东引。宝玉脸上笑嘻嘻、心里骂唧唧,伸手将杜竑引到卧房外厅:“不知殿下用饭没有,今日是臣怠慢了,殿下请坐。”
杜竑微微皱眉,唉,方才半醒的时候最有趣,果然清醒之后就不好玩了。东宫眉宇间有些愁绪,看的宝玉牙疼,你说一个皇太子,目前看来也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有什么好愁的。真正该犯愁的是我宝二爷吧?
宝玉的肚子一阵作响,他饿了,一整天就光睡觉什么都没吃。此刻也顾不得什么东宫太子,一嗓子让茗烟给他寻点吃的,结果有点尴尬,端上来的只有干粮和热汤。宝玉倒是不挑,可杜竑看着他的吃相,眉棱骨一跳一跳的。
“……不要这么着急,也不怕噎着。”杜竑就是随口吐槽,可皇太子万万没想到自己长了一张乌鸦嘴,他话音刚落,宝玉就呛着了。
贾宝玉想骂人,可他不敢,只好给了对方个一言难尽的表情,继续埋头喝汤。胃里有了食物,宝玉整个人才真正觉得好起来,他吁出一口气,然后态度诚恳的问道:“所以,殿下来着,一定是想和我交待什么事情吧?您说,臣一定照办。”
过去还我啊我的,现在变成臣了,还是在他的地方。杜竑微微叹气,在这个傍晚有了点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太子端起茶碗,好一会才道:“我没什么事情找你,就是想见你了,正巧你也在,所以过来看看。”
“……”宝玉差点又呛着,这个话为啥这么耳熟,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杜竑看着对方的样子,似乎宝玉的傻样成功娱乐到他,皇太子摆摆手:“就是提醒你一句,若是平日见到齐王,躲着他些。”皇太子的态度很认真,“杜翊最近心情不好,他想求得去劳军的差事,结果父皇点了鲁王。”
宝玉冷笑:“不遂了他的心意,我看这位齐王瞧谁都不顺眼……”他顿了一下,“不过,我倒是知道为什么圣人不让齐王翊去劳军。”
太子在灯下看着他,等待回答。不过宝玉的关注点不是这个,这样在昏黄的灯光下,宝玉才发现,这位皇太子和少年的时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现在看上去更温和,完全没有过去还有心情恶作剧的样子。而且……看上去有点疲惫。
不过宝玉很快回过神,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将那日皇帝召见他的事情说了一遍。杜竑倒像并不意外,只是说了一句“怪不得”,这件事帮助他确定了齐王的心思:这已经不是兄弟怄气,而是图谋储位了。
不过既然皇帝知道了,太子就没必要再做什么,杜竑觉得,任何一个父亲、一个皇帝不会喜欢看到自己的儿子兄弟相残。
“殿下还是小心些。”宝玉恪尽职守的送上谏言:“自古以来,皇室争储……”同母兄弟狠过外人,“您有空,也多在陛下、中宫跟前尽孝罢。齐王他毕竟开府了,不好常常进宫。”
“……齐王府上的妾侍,怀孕了。”
宝玉一口气憋着险些憋死自己,哦,这才是皇太子心情不佳根源。他小心翼翼的提出一个建议:“要不然,您也……”后面的意思大家都懂,太子复杂的看了宝玉一眼,最后摇摇头。
话说出口宝玉才想到不对,他几乎咬掉自己的舌头,他是个蠢货啊!东宫有孺人的,可迟迟未有消息,自己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不过,想想皇太子还是会有孩子的,宝二爷鼓起勇气再次说到:“这事也急不得,您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杜竑不急,杜竑只是郁闷。他听说齐王妾侍有孕之后,只觉得自己真是倒霉,为啥同样有妾侍,齐王就能很快有了好消息,自己这边连根毛都没有。何况,每次让他和妾侍……简直是折磨,东宫殿下烦恼的掉了不少的头发,一想到日后还有太子妃,他更郁闷了。
太子的声音很低:“其实我的太子妃也已经定下了,齐王、鲁王的王妃也定下了。”
宝玉点点头,皇家嘛,娶谁都行,有需要随时都能定下来。“那就恭喜殿下了!”宝二爷诚挚的说道,随即发现,太子并没有觉得很开心,看上去反而更郁闷了。
非要做个比方,大概像是被烈日爆嗮几十天,马上要被晒死的小草。
这年头,结婚也这么不开心吗?宝玉随即想到,或许太子是因为不认识对方而郁闷,他出言劝解:“殿下,您娶亲是大事,今日的太子妃就是明日的皇后。按着母仪天下这个标准来选择的话,让殿下自己挑选的可能就很小了。”
天知道杜竑并不是因为这个而发愁,可他不能说,最后皇太子一摊手:“希望大婚之后,太子妃能生子罢,至于其他的,顺其自然。”
杜竑没在这里继续停留,借着夜色去了别苑,宝玉借口次日要送女眷回城而没有跟着去。只有可怜的杜煦,愁眉苦脸的摊上这份护卫东宫的差事,哀怨的和宝玉告别,上马而去。
这还不算完,等宝玉回到庄子里,其他人都去睡了,只有黛玉坐在田庄茶室里,正在等着他。而宝玉觉得,他林妹妹此刻满脸都是“快招供”的八卦表情。
我觉得自己药丸,宝玉视死如归的走了过去,听黛玉问道:“说真的,这就是书上说的君臣相得,股肱之臣了吧?”
宝玉控制自己不要翻白眼,他哪知道杜竑究竟是哪根筋不对,非得这样心血来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