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当然是假的。”宝玉断然道:“姨娘人不坏,但是她对很多事情判断并不准确。而且, 环哥儿, 你是男人, 像太太、姨娘她们关注的事情,你不该也关注。除非和自己有关。”

    贾环有些迷糊, 宝玉笑道:“以后你就明白了。”

    贾琮却在走进宁荣街的时候悄声道:“若是二哥有旁的想法, 也要趁早和老太太说,万一……就不好了。”他怕自己二哥忽略这种事,将来娶了不想娶的, 多伤心啊。

    宝玉对这件事另有看法,不过今天贾环倒是给他提了个醒,薛蟠那事之后, 贾雨村也被他在太子跟前挂号。作为薛家的姑娘,听说“前妻”入宫的事情黄了,宝玉原本没放在心上, 现在看来, 他亲妈又有将这位宝姑娘弄来做儿媳的念头了。

    可惜, 我不可能受她摆布了, 宝玉冷冷的想着。

    “妹妹在看什么?”带着两个弟弟给老太太问安, 被老太太打发歇着去,安置好两个小的, 宝玉就溜到了黛玉那边, 这个时辰她原该歇晌, 现下却躺在榻上翻看什么书。听宝玉进来, 也舍不得将目光挪开,只比划着让他坐下。

    看什么这么入迷呀,宝二爷换了个角度,凑在黛玉旁边一看,原来是本游记。

    “诶,这本书不是老爷书房的吧,你从哪弄来的?”宝玉抢过书来看看,一看就是有年头了,不过保存的非常好,应该是哪家的藏书。

    黛玉懒洋洋的翻个身:“你怎么这会就回来了,不是说带着琮哥儿、环哥儿去和吴家兄弟打猎去了吗?这书啊,宝姐姐拿过来的,是她父亲的藏书。”

    宝玉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显然他那位前妻,是想要打进荣国府交际圈了。这个本事她有的,如果薛宝钗女士想和谁搞好关系,她就一定能做到。其实也不外乎“投其所好”四个字,奈何他只对黛玉有这份心思、黛玉除了他、最多加上老太太,对别人都没这个心思。

    而迎春有心无力、探春顾虑太多,惜春不在乎……

    所以,就突出了薛姑娘的那份“善解人意”,凭心而论这不算什么错处,甚至没什么不好。奈何宝玉和黛玉看重的是心意,而非看谁有用就贴上去的功利,这也是双方最终没法走到一起去的根源。

    这并非不体谅宝钗兄长荒唐胡闹、母亲优柔糊涂,自己没个着落的难处。只是,宝玉叹息,他就是没法和她做一对寻常夫妻罢了。

    “怎么了,你想什么呢?”黛玉在他眼前摆摆手,一脸娇俏的笑容:“不会是你早就和这位薛家姐姐认识了,却没告诉我吧?”

    宝玉一惊,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打猎是因为出了点意外,遇上一个吴二哥的朋友,我们一起回来吃饭去了。”

    “出去吗?”黛玉出神的看着顶棚的木头:“我还没出去吃过饭呢……”她突然有些严肃,让紫鹃她们守在外头,问道:“你说,我还未出孝期,有这种想出去的念头,是不是很不孝。”

    宝玉眨眨眼,莫名的问道:“是有人胡说什么了吗?”黛玉摇摇头,他思考一会才道:“姑父在天有灵,也不希望你每日以泪洗面。再说,难道孝期过了,你就永远不想起姑父姑母了吗?当然还是会想起的对吧,哀思会永远在我们的心里,和孝期不孝期的没什么关系。”

    “至于孝期这种东西,”宝玉耸下肩膀:“它和很多东西有关,最重要的是利益,反倒和真正的情谊没多大关系。”

    黛玉默默的点头,宝玉歪着头想了一会:“你还记不记得墨子中有句话,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没有用就不去爱他吗?”黛玉叹口气:“照这么说,我倒是要感谢自己是独生女了。”

    宝玉没接话,虽然他私心觉得以黛玉的天赋才华不会被忽视,可现在显然不是说这种话的时候。两个人沉默一会,宝玉突然问道:“这本书是那位薛姑娘主动借给你的吗?”

    “嗯,前几天她跟着薛家姨妈一起去老太太那边,我们就被老太太打发出来,大家在书房说话提到了游记。”

    果然,宝玉原想说什么,最后又咽了回去。就让她们有所交流也不是坏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都是落在“见许多人”上头。见识多种多样的人,自然也就有了阅历,宝玉坚定了有机会带黛玉出门走走的心思。

    至于薛家表姐和二太太,宝玉想想自己的年纪,的确,说这些都太早了。就算她和薛姨妈谈好了,老太太、老爷是断然不会松口的。这样一想,过去的宝钗嫁给自己,还真是被坑了。

    从黛玉这里出来,宝玉才想起另外一件事,如今贾雨村新官上任,考功司主管的就是官员的处分、议叙,都是有档案在的。也该让他为自己出点力了,也好让黛玉……加上探春多见见这里头的事情。

    还有伊内斯,宝玉揉揉自己的眼睛,也得去看看他。只说……说道伊内斯,就要提到柔烟,一会还得问问贾琏,到底打算怎么办,他可还有个尤二姐在外头呢,东府那边也得给个交代。

    宝二爷不知道,贾琏挨打、官司平息之后,王熙凤挺着大肚子去东府见过珍大奶奶尤氏,直把人家损的无地自容,要钻进地缝里头。可对于尤二姐,这对夫妻倒是意见一致,至少今年不能让她进门。

    不想不知道,一想发现许多事情要做的宝玉去了郦匡那里。郦先生正在窗下煮茶,看见宝玉过来只是笑笑:“不是说行猎去,看来不是很顺利啊。”

    这还是郦匡头一回主动问宝玉的事情,宝玉惊讶的看着对方,两个人心照不宣:郦匡是在表明态度,他算入伙了。

    作为信任交换,宝玉就把太子一定要跟着去、最后搞成闹剧的事说了出来,郦匡先是感叹东宫少年拘禁,然后笑道对宝玉也是好事:万一出个什么纰漏,他担上干系就麻烦了。

    现阶段,留在皇太子身边,对宝玉而言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就是郦匡的作用,哪怕宝玉没想到的事情,他作为幕僚也会替他想到。而且郦匡还说了宝玉没关注的事,“兰哥儿读书刻苦,而且常在我身边请教,但是他这种好学劲,有点操之过急。说起来,你平素只管两个弟弟,为何对这个侄儿不太关注?”

    “……兰哥儿,”宝玉反问道:“先生觉得,兰哥儿如何?”

    郦匡放下手中的蒲扇,他对贾兰还真有些看法,只是不太好和贾政说罢了。有道是三岁看老,并非没有道理,贾兰这个孩子,府中都说他孤拐。就郦匡来看,这个“孤”字用的着实好,按说也没人亏待他,怎么就养出这样的性子来。

    “人生在世,虽然不敢说知交遍天下,可也得有一二死党。哪怕是能说的上话的人呢,”郦匡慢慢地将茶水注入茶盅,“比如我,还能说动你表叔,请你父亲给我一个容身之处。但兰哥儿这个孩子,有点太孤了,你看他每日在这里和琮哥、环哥儿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叔叔念书,可我看的出来,一个都进不了他的心。”

    宝玉听住了,而且不自主的想到一些往事,近枝亲戚也不见那对母子有几分烟火请,仿佛多年来他们母子被虐待了似的。宝玉无奈的一笑:“这个,先生就别管了,我也好,老爷也罢,都管不了。”

    郦匡似乎觉得放过一个直系男性血亲挺可惜的,宝玉却道:“我大哥哥去的早,他自幼没了父亲,难免比普通孩子早熟些。再说,我那大嫂子出身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家,家教也只是让家中女孩子认得几个字。那位李大人也没有多会做官,前两年就因病致仕,返回原籍了。”

    娘家不常来往,丈夫死得早,郦匡老于世故,更明白“寡妇熬儿”的道理,这种情况下宝玉哪怕是亲叔叔也不好多说什么。何况幼小失父的侄子是长孙,小叔叔却更得长辈的心,谁知道那位大奶奶怎么想的。

    罢了,郦匡遗憾一下,就将贾兰的事情抛在脑后了。

    “不说他了,先生觉得我那几个姐妹如何?”

    郦匡丝毫没有犹豫:“府上姑娘们真是钟灵毓秀!其中聪颖灵透不外林姑娘,刚毅果决无出三姑娘。四姑娘还小,只是喜欢画画,看着冷淡,不过与姐姐们相处的好。至于二姑娘嘛,脾气太软和些,不过出生在这样的人家,有你这样的弟弟,将来寻个好夫家也没什么。”

    评价精准,不过宝玉多问了一句:“先生,我两个妹妹,可以托付大事吗?”

    郦匡喝茶的手一顿,放下茶杯随意的笑道:“那就要看是什么样的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