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妇井后裔

    在比国的枲宫,空旷的庭院,亚庇子陶练习射箭。

    标靶正中赤点积聚了九根羽箭。

    一名男性小臣使用并夹将射入正中赤点的羽箭☆拔☆出☆来☆,将射中标靶的羽箭收回鹿皮箭袋当中。

    刚从征伐东部方国的战场赶回来,子陶练习射箭完毕,吩咐一众侍女给他准备兰汤沐浴,缓解征战沙场的精神压力。

    小比妇苏步入琬室,她的夫君亚庇子陶从征伐东部方国的战场回来,见他穿戴整洁手握玉钺,小比妇苏温柔地说道:“阿陶,你手握玉钺的模样真让我怦然心动,仿佛让我回到我们初遇的时光。”

    子陶将她拥入怀中说道:“阿扬,你去往周国可觉辛劳?”

    “我没有觉得去往周国有多辛劳。”己扬兴奋地说道:“周昌那一只☆癞☆皮☆蛤☆蟆☆终于死了。”

    子陶轻揽着她的腰身说道:“阿扬,我从颛臾国带来了一块灵石。”

    灵石能够赐予人类健康,从遥远的元古时代开始,人类就习惯收藏灵石以辟邪。

    己扬看着夫君从袖中拿出一块莹润的石头,她很快就接过灵石拿在手上赏玩。

    一辆轩车,流苏跃动。

    白雪飘荡在天地之间,水流都凝结成冰,人们可以踏在上面走动。

    为了让自己坐得舒适,子穆命令仆役在轩车的底座上铺垫着温暖的虎皮。

    一名女性小臣过来迎接小主人回归庇邑。

    从车内出来,子穆望着白茫茫的雪景,有些时日没有返回庇邑居住,四周银装素裹的梧桐树长高了。

    妇庐妫犀早已听闻孙女子穆来临,她吩咐妇苏前去迎接孩子。

    子穆跟着母亲妇苏进入萝室,她脱下帛履只穿丝韈入席。

    “阿穆,你回来了。”妫犀轻抚着她的脑袋问道:“你在大邑商吃得可适口?”

    子穆顽皮地说道:“妣母,我在大邑商每天都在吃食我最喜爱的羊肉。我半个月前还跟小王大人去往录邑狩猎巡视,小王大人的仪仗队伍可真壮观。”

    “你可要讨得小王大人喜爱,日后你就可以很快地晋升爵位。”打量着她身上的貉绒衣裳,皎若素雪,妫犀高兴地说道:“我的孙女怎么穿都很漂亮。”

    子穆掩口胡卢地说道:“嗯,我知道,我会攀附着小王大人啦。”

    皎洁的月光照进盈满灯光的室内,飞蛾躲在暗处休憩。

    妇庐妫犀吩咐一众侍女用圆扇把飞蛾赶走,这些飞蛾真是粗苯呢,最喜欢往室内钻营。

    批阅公务文书归来,比侯干跟妇庐一同用膳。

    夫妇俩五十多年来相处甚为默契,想当初妫犀还是一位美丽而年轻的女子,子干也是一位英俊而年轻的男子。细究到底,两人还是一对同堂兄妹呢,虽然两人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

    那一年,也是冬雪来临的时节。

    争夺王位失利,王子干奉父王之命返回商族的故地商亳祭祀先祖先妣,又继续往北走,直至卢国,卢国乃是妫姓戎狄之地。

    雪地之中,有一女子,身穿羊毛衣裳,在冷杉丛中同一众侍女玩闹。

    王子干何曾见过如此秀雅的女子,当即就询问那一名女子的名字,他才获知此姝名曰「妫犀」。

    妫犀报出自己的姓名之后便率领一众侍女飘然而去。

    知晓庐邑的所在,子干在庐邑四处寻找那一名美丽的女子。

    妫犀乃是卢国公女妫狸的孩子,卢国由于脱离蒙昧时代未久,邑内实施的是并行母系与父系,阿犀因故而从母姓妫。

    为了寻找她,子干走了三天三夜,直到月明星稀之时才寻找到妫犀。

    妫犀正在河水之滨进行祭祀天神的活动,挥动长袖旋转起舞,诸多的伙伴也随她起舞,风光旖旎,场面极为壮观。

    王子干一时愣怔了,北辰星拱的佳人是多么美丽。

    见是他来临,妫犀唤他前来参加祭祀天神的活动。

    听闻她的招呼,他欣然赴约。

    此后,庐邑的群众经常能够见到王子干的身影。

    在茂密的森林之中,妫犀与子干互诉衷肠,两人已结为鸾侣了。

    妫犀虽然跟子干结为鸾侣,但她还是想留在庐邑生活,但子干却是想迎取妫犀为妇。为此,妫犀与子干在密林当中经常为是否举行昏礼而吵架。

    王父急速召他返回王邑,王子干便暂离卢国。

    待到又一次的瑞雪兆丰年,庐邑布满氤氲,四周的冷杉俱是银装素裹。

    王子干来到卢国求见妫犀一面,妫犀拒绝。

    卢国乃是西北的方国,有一处药泉,形如弯月,恰似天上的弯月掉落至凡尘。

    王子干前往药泉祈祷天神让他能够迎取卢国公女为妇,并且在药泉旁边流连三日三夜。

    前往药泉取水,妫犀发现王子干披着熊皮斗篷,身上落满了霜雪。

    见是她来临,子干热情洋溢地说道:“阿犀,由我帮你取水吧。”

    “行。”妫犀将木桶递给他。

    子干提着木桶取来药泉里的水,能够为心爱之人做事,他脸上洋溢着喜悦。

    “我跟你走吧。”妫犀拉着他的大手说道:“我愿意归于你为妇。”

    王子干便欢欢喜喜地以聘礼迎取卢国公女妫犀为主母。

    商王室的王子迎取主母,需要有女方的父母出席。

    告侯楷乃是商王的同姓诸侯,告侯楷出席王子干的昏礼,王子干才知道妇庐妫犀原来是告侯楷的阿囡,原来他们两个是同根所出的兄妹。

    在昏礼宴会上,妫犀答谢父亲告侯楷,夫妇俩奉告侯楷为座上宾。告侯楷生性风流,年轻的时候邂逅了漂亮的戎狄之女妫狸,二人遂成鱼水之合,后来妫狸怀胎十月生下了妫犀。

    子楷当初离开妫狸返回告邑,第二年才获知戎狄之女妫狸生下了他的孩子,而孩子从母姓妫。

    妫犀在幼年之时就晓得她的父亲是告侯楷,她的母亲妫狸倒是希望她平安地在庐邑长大,并没有让她去寻找父亲。直到她归于王子干,她才通知父亲告侯楷出席她与王子干的昏礼。

    告侯楷何许人也?告侯楷乃是小王祖己的后裔,祖己即大京武丁的法定王位继承人,乃武丁元后妇井所出,王后妇井的姜姓亲族众多,乃是上古神农氏的后裔。

    当初,商王室内部经历了九代的动乱,天下的方国诸侯自商王室发生九世之乱就很少来朝觐商王。旁系商王般庚从奄迁都到殷,由此振兴商室。商王般庚将王位传给武丁子昭,大京武丁任命当家主母妇井为王后,神农氏的后裔德隆望重,西北众多的方国归附。

    王后妇井生得是颜如舜华,作为井国公女,当时就是名动天下的巫师,她的亲族方国还有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国呢,身为孝子的她曾经前往西王母国寻得毋死之药。子昭听闻井侯豹的长女姜秞生得是灿若朝阳,又有神农氏的本领。心动不如行动,子昭便以聘礼迎取井国公女姜秞为当家主母。

    商王武丁与王后妇井琴瑟和鸣,奈何鸳鸯成双终将失偶,王后妇井身染煎厥之症,无药可救而亡,王后妇井死后日名是为「妣戊」。

    王后妇井所出的小王祖己生性桀骜,他与父亲武丁政见相互抵牾,小王祖己由于母亲的缘故,向来目下无尘,决意以武力对抗父亲。小王祖己起兵造反,遭到父亲武丁的围剿,动若雷霆的商王武丁将这一个元后嫡子流放到告国,命他思过,望能改错。

    向来养尊处优的小王祖己却得了郁结之症而亡故。

    由此引起了诸多的西北姜姓方国时叛时服,尤以井国为甚。

    直至今日,西北边境还是局势动荡,姬姓所属的西岐因此逐渐强盛。

    告侯楷作为小王祖己的后裔,在告国经营着农牧产业,当年商王武丁虽然将小王祖己流放,但是商王武丁赠予小王祖己的告国拥有良田千亩。依靠祖荫,告侯楷在告国的农牧田地恣意狩猎。

    王子干在王兄即位之后,获得庇邑,众人皆称之为「比侯干」。比侯干的当家主母妫犀刚开始是一名胸无点墨的女子,由于是妫姓戎狄,初来大邑商,占卜官将她的公号记作「妇娀」,直到学得文字之后才命令占卜官把她的公号改作「妇庐」。

    妫犀归于比侯干为妇,将戎狄旧有的习惯带过来,有杀掉傔隶殉葬的习惯,每逢有丧葬仪式或者奠基仪式,她就将奚仆扔去杀殉,以此愉悦神明。文武帝乙见她擅长社交仪式,便任命她为司仪庐,让比侯妇庐以司仪的身份款待四方贵宾。

    比侯干与妇庐起初相处甚为平淡,夫妇二人都是敦谨和善的性格。诸多在庇邑服事的小臣都认为主公和主母两人真是般配。只是妫犀更愿意亲近女性小臣,经常带领一众女性小臣出外郊游。

    妫犀还未出阁的时候,是一名喜欢四处游荡的女子,等到了天下最为富贵繁盛的大邑商,妇庐妫犀才收敛住自己喜欢四处游荡的习惯,学习别的女子恪尽职守地做一个诸侯梓僮。但是她从心里更向往自由的生活,所以她对待比侯干的态度较为冷淡。

    子干由于有公务在身,还担任了太师一职,整日要进行田猎演习,妇庐虽然待他较为淡漠,但妇庐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当家主母,每日三餐都对他饮食有问,让他感受到了一名女子特有的细致体贴。

    妇庐妫犀生育了一个小男孩子,比侯干给此子命名为「陶」。

    暮春之蝶,乍暖还寒时节,在花间飞舞。

    妫犀独自一人欣赏着在花间飞舞的蝴蝶,在花间走动,嗅着密林当中甜滋滋的花香,轻唱着古老而悠长的山歌。

    一只大黑熊忽然向她靠近,是要来伤害她,她却依然在唱歌。

    嗷——

    比侯干挡在她身前,代她挨了大黑熊甩过来的一巴掌。比侯干的胸膛被大黑熊抓出五道血印,胸膛沁出的鲜血流淌在长满青草的土地里面。

    看到夫君为救自己而受伤,妫犀白净的脸庞流出晶莹的泪水,百感交集,即惊且忧。

    跟随比侯的仪仗队伍听闻密林里有响动,很快就有小臣赶到,见到比侯干受伤,侍卫们急忙将主公救回庇邑。

    经此一事,妇庐妫犀才真将比侯干放在心上,逐渐适应在庇邑的生活。

    曾经有一日,协同岳父大人告侯楷兴兵造反,比侯干对妇庐高兴地说道:“阿犀,你要当王后了。”

    妫犀给予他鼓励:“但愿我有先妣后戊倾国倾城之力,能使夫君凯旋归来。”

    1【妇井】后母戊大方鼎的主人,妇井是为姜姓,乃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孝己的母亲。

    2【孝己】初,高宗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後妻言,放而死,天下哀之。——《太平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