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更新番外 一

    侍婢们飞快退开, 小娘子最近脾气越来越大了, 她们惹不起。

    周嘉暄低叹一声, 拉起九宁的手,“走,我送你去上学。”

    九宁垂头丧气。

    不是她不想学,问题是她学了没什么用啊!

    第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 她懵里懵懂,一边给主角挖坑, 一边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一切可能派到用场的本领,以备不时之需。

    当反派也得充实自己。

    最后主角功成名就, 她也琴棋书画样样都学会一点。

    结果她完成任务再度苏醒的时候, 不仅记忆错乱模糊, 连那些学过的知识也一并忘掉了!

    那一刻九宁很想把系统大卸八块。

    每个小世界都是如此,不管九宁学得多认真多刻苦,还是会忘记的。

    周嘉暄很少拘束九宁,唯独学习上不许她偷懒,吩咐侍婢取来她的书卷用具, 把她领到一座精舍前。

    精舍修建在一片竹林中, 曲桥相连,雅致清幽, 是周家女郎上课的地方。

    女先生正在教女郎们弹琵琶, 精舍里传出略显杂乱的拨弦声, 偶尔有个小娘子说了句俏皮话, 大家哄笑成一团,乐声更乱了。

    九宁低头看看自己的手指头,十指纤纤,指腹结有薄茧。

    原来的小九娘肯定学得很认真。

    她努力回想,记忆可以继承,可技巧是很玄妙的东西,让现在的她去弹琵琶,她可能连基本的姿势都摆不出来。

    周嘉暄垂眸看她,见她神情恍惚,俯身把她抱了起来。

    九宁吓了一跳。

    周嘉暄抱着她走到精舍前,让她在长廊曲栏上垂腿坐着,自己弯腰和她平视。

    他长了双漂亮的眼睛,瞳仁很黑。

    “观音奴,是不是五娘、八娘她们带着其他人欺负你,所以你不爱上学?”

    九宁眨眨眼睛。

    原来还有这样的事?

    这倒是个逃学的好借口。

    她没说话,眼眸低垂,长睫忽闪忽闪,说不出的可怜无助。

    周嘉暄拧眉。

    他幼时在家学读书,知道家学里的学生最喜欢拉帮结派。他就曾因为功课拔尖而招致其他人的嫉妒,被其他房的堂兄们联合起来欺负过。后来他不动声色反击回去,让那些人有苦说不出,才总算清静了。

    观音奴这么乖,被人欺负了肯定不敢声张。五娘、八娘一个绵里藏针,一个跋扈骄纵,从观音奴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爱欺负她,他在场的时候她们自然懂得收敛,不敢怎么样。他不在家的时候,她们无所顾忌,观音奴天真单纯,看谁都是好人,哪是她们的对手?

    看九宁眼圈发红、一副泫然若泣的模样,周嘉暄更加确定,她一定是在学堂被人欺负了,所以才不想上学。

    “谁欺负你了?告诉阿兄,阿兄帮你出气。”

    九宁摇摇头,低头绞着裙带,蔫头耷脑,没精打采。

    我很委屈,但我就是不说。

    她可没有陷害别人喔,她只是不说话而已。

    周嘉暄叹口气,摸摸九宁的头发。

    “今天不上学了,阿兄教你。”

    听到前半句,九宁眉飞色舞。

    等周嘉暄后半句说完,笑容凝滞在嘴角。

    这位三哥天资聪颖,不仅才学过人,也擅长乐理,会琵琶、古琴、羯鼓,可比先生的要求高多了!

    “阿兄,你学业繁忙,别为了我劳心,我不想学琵琶。”

    周嘉暄淡淡一笑,拉九宁起来。

    “别想躲懒,阿兄的老师是国手张大家,阿兄只收你这么一个学生,以后你可以说自己是张大家的传人。”

    九宁知道张大家,据说他以前是宫廷乐师,先帝在位时,每次宴饮都要召他弹奏,否则吃饭都不香。

    她要是成了张大家的传人,江州的小娘子们还不得嫉妒得发狂?

    作为一个反派,九宁就喜欢欣赏别人被她气得呕血、偏偏又拿她没办法时扭曲的面容。

    谁让她们都曾经欺负过年幼丧母的小九娘呢?

    崔氏确实清高,可说到底并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就连赶昆奴和周嘉行出门,也事先征得周百药的允许。

    江州的人一股闷气无处发泄,朝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娘子撒气,算不得什么英雄好汉!

    他们在崔氏面前忍气吞声,现在一个个跑来报复、羞辱她,她偏要活得好好的。

    就是主角光环加身的周嘉行来报复她,她也不会轻易认输。

    这么一想,用不着周嘉暄催促,九宁紧紧跟在他身后,一双小短腿迈得飞快,束发的彩绦飞得高高的,藕丝裙拂过花丛,腰间环佩叮叮当当响。

    这可不是高门淑女做派。

    淑女应该端庄幽娴。

    因为崔氏的缘故,江州世家女眷都不怎么喜欢观音奴,如果让她们看到她这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转头就会编排她粗鲁没教养。

    周嘉暄脚步微顿。

    九宁没来得及煞住脚步,“砰”的一声,撞在他腰间。

    她嘶了一声,揉揉额头,含笑问:“阿兄,你怎么不走了?”

    大大咧咧的样子,梨涡俏皮,抿嘴一笑,甜丝丝的。

    让人说不出一句指责她的话。

    罢了,她还小。

    周嘉暄无奈一笑,牵起九宁的手,“慢些走,别摔着了。”

    “喔。”

    九宁乖乖让周嘉暄牵着,兄妹俩穿过凌空架起来的曲桥,离了精舍。

    他们走后不久,路边竹林里响起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两名穿窄袖袍的少年从小径走了出来。

    一个眉眼带笑,气度风流。

    一个卷发披肩,沉静淡漠,看不清眉目。

    正是九宁在周都督院子里看到的那对少年。

    “我刚才问过了,那个敢在都督院子里摘花的小娘子是都督的嫡孙女,她母亲是博陵崔氏嫡出女郎。牵着她的郎君是都督的孙子,和她不同母。”

    少年啧啧了几声。

    另一个卷发少年神色淡淡。

    少年感叹了一句:“我看他们兄妹虽然不同母,感情却很好。”

    说完笑了笑,压低声音说,“都督平时不苟言笑,说翻脸就翻脸,刚才和小娘子说话时却笑呵呵的。老实说,我要是有这么一个生得像瓷娃娃一样的妹妹,也乐得宠着她,苏晏,你说是不是?”

    卷发少年没说话,瞥一眼九宁和周嘉暄离去的方向。

    浅色眸子里没有一丝波澜,无悲无喜。

    少年又道:“可惜她年纪太小了,不然娶回家去也不错,我喜欢漂亮的。”

    卷发少年还是没搭理他。

    “郎君!”

    两名僮仆从竹林深处跑出来,喘匀了气,抱拳行礼。

    “先生让我们来问一声,郎君可瞧好了,喜欢哪位小娘子?”

    少年名叫乔南韶,是山南东道节度使乔泽的小儿子,这一次乔家管家带他来拜访周刺史和周都督,为的是两家结亲的事。

    江州和乔泽唇齿相依,论门第,乔家高于周家,两家结成秦晋之好对周家有利,所以周刺史难得开明一回,默许乔南韶从周家适龄女郎中挑一个合他眼缘的。

    乔南韶仔细回想,刚才精舍里弹琵琶的周家女郎,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漂亮是漂亮,但要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都没有。

    还不如娶那个周都督最疼爱的小九娘。

    周都督只有这么一个孙女,其他小娘子是周刺史那一房的,和周都督没有血缘关系。

    乔南韶不傻,周都督虽然名声难听了点,可拳头硬,现在这个世道,拳头硬的人才对乔家有用处。

    他一摊手,“回去问先生,我要是看上一个九岁大的,我阿耶会让我娶进门吗?”

    僮仆们面面相觑。

    九宁捂着隐隐作痛的肚子,“我要去武厅。”

    冯姑愣了一下,“九娘,天快黑了。”

    武厅和蓬莱阁离得不近,从支起的窗户看出去,半边天空已被霞光染得一片通红,正是日薄西山、倦鸟归巢的时候。

    “天黑了正好,回来的路上可以赏月。”

    九宁对着镜台匆匆理了理发鬓,绿色丝绦松松一挽,抓起落地长衣架上挂着的一件缥色轻容花纱衫披上,匆匆往外走。

    冯姑和婢女们对望一眼,还没想好要不要拦着,她已经走远了。

    七月流火,已是上秋时节,虽则白日里仍旧燥热难耐,但夜里已有几分秋日萧瑟凉意,冯姑怕九宁受凉,拿起一条泥金绘穿枝牡丹花纹披帛追上她。

    九宁接过泥金披帛挽上,一路穿花拂柳,过长廊,经凉亭,转曲桥。

    脚下步子迈得飞快。

    不快不行,她疼得满头冒汗。

    亲兵们见九宁急匆匆过来,以为她要去见周都督,问都没问一声便放行。

    都督院子里伺候的人都知道,小九娘深得都督喜爱。这些天都督忙完公务,第一件事就是把先生叫进房里细问九娘的功课,还让裴先生教小九娘打棋谱,俨然要将小九娘当成小郎君教养。

    九宁顺利进了武厅,还没走近,听到墙后传来一阵吵嚷声。

    像以前每一次成功坑了主角一样,九宁骄傲地昂首挺胸,虽然小腹疼得更厉害了,还是忍不住掀起嘴角,笑得幸灾乐祸。

    她边往里走,边问亲兵:“里头怎么了?”

    亲兵答道:“苏郎君刚才在箭道训马,不知怎么从马上摔下来了,好像是胳膊摔伤了。”

    果然如此!

    心头仿佛闪过一道雪亮电光,怀疑得到证实,九宁黑亮的眼珠骨碌碌转了一圈,提起裙子往里走。

    “九娘,里头都是些军汉……”

    冯姑低低嘀咕了一句,想劝九宁回去。

    虽说娘子现在年纪小,用不着避讳,可到底是世家千金,还是得讲究点,免得传出去被人议论。

    “怕什么!我每天在箭道练骑术,来往的都是阿翁的下属,我今天不避讳,以后也不会避讳。长兄他们能做的事,我也可以做到,长兄他们能去的地方,我也能去!”

    九宁淡淡道,一字一字说得爽脆利落,不管冯姑心里怎么想,头也不回地走进乱哄哄的值房。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