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天生童话三题
铜环兄弟
八件出土文物,便是一段自然天成的童话故事。
话说定西巉口,有个老头儿名叫秦恭。当他12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在村外的土崖边玩儿,忽然看见一只毛茸茸美丽可爱的松鼠,忽悠钻到半崖的土洞里去了。他便从腰间拔出铲子,在崖坡上开挖小路,直往松鼠洞挖去。
他正折腾得欢,土块往崖下流滚,细尘在逆岗中飞腾,忽然在半崖的土里挖出了5个大小不一的铜环,还有3件很沉的铜杆,铜杆上还有奇特的文字。
这铜环八兄弟原是古代王莽时期的器物,在土里埋了几千年,现在又见到蓝天白云和太阳,别提他们有多高兴了!
少年秦恭可不认得他们,拼尽全力把铜环兄弟抱到崖顶上,飞也似地跑到家里去叫老爹和哥哥。老爹正忙,训他说,哪里的铜环还能叫你挖出来?哥哥秦让搡他,去去去,别吵人。
他乏塌塌地返回崖顶,抱抱,试试,实在拿不动,只好再次跑到家里,抖着膝盖央求老爹和哥哥,说你们还是去看一趟嘛。
老爹和哥哥这才随他来到村外土崖顶,果然看见一大堆铜环和铜杆,最大最重的一个铜环光滑沉重,连老爹抱起来都很吃力。
大家用草绳把铜环捆住,用杠子抬到家里来。
脚上沾泥的庄稼人听见信儿,便一起跑进秦恭家围成一圈看稀奇。他们见铜杆上镌有美丽的文字,便请当地小学里的老师来认认。老师的头偏过来偏过去,端详大半天,说这是古文字,不知说的是什么?
小学老师都不认识,那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大人们就不再掂量他们了,放开由一群顽皮村童把大小不等的铜环放在院子里滚来滚去玩儿。铜环兄弟互相碰着,发出快乐的口当口当声。爽啊,没有这样叮口当过已有几千年之久了,何况还是在大太阳底下,风这么吹着,多好!
后来,这里发生战事,老百姓都避兵祸跑光了,乱兵走进百姓家,什么东西都拿,可对扔在院子里的铜环兄弟看都不看一眼。他们被乱兵在脚下踩踏,心里也不生气,因为即便这样,也比深埋在黄土层里要好得多!
战乱过后,大人们嫌铜环兄弟躺在满院挡脚碍手,便把他们堆放在院墙角落里煨炕用的麦衣、烂叶、马粪堆里。早晚有家里养的几只羊在他们身上走过,羊蹄骨甲蹭得他们身上还光亮了呢。
这样平淡的日子过了几年,秦恭的老爹过世了,他哥哥秦让便接班做了家长。这秦让嗜好赌博,赌来赌去,把老本输光以后,急了,一眼就瞄上了墙角马粪堆里的铜环八兄弟。
于是秦让发了狠,推过一辆独轮小木车,把沉重的铜环八兄弟抱放在小木车上。这位没赌资的赌棍使出吃奶的劲,拼死推车,吱呦吱呦,翻过一架名叫车道岭的大山,直推到100里开外的兰州城里。一路打问,来到古董商马实斋的铺面前头。
马实斋一看,这个满身尘土的乡下人,揩着汗送来的这八件铜器上头有文字,肯定宝贵,但他故意用脚踢着说:烂铜,不要不要!
一声不要踢一脚,一声不要踏一下,羞得铜环八兄弟恨不得再次钻到土里去。他们心想:原来我们这样不值钱,跑到城里来讨贱呀!推木车的乡下人脸上更灰了,一个劲央求马实斋收下吧,这么重的,我总不能再推回去嘛!
马实斋装成很不情愿的样子,以废铜价格过秤。啊,光是铜环八兄弟中的老大,一上秤就是60市斤;接下来4个铜环虽然一个比一个略小些,但他们加起来的分量也不轻;另外3个有铭文的铜杆,长有1米,也是够重的。这样,算盘一响,马实斋付给乡下人60块银元,把他打发了。
满身尘土的乡下卖铜人,原来还没指望能卖这么多,于是喜出望外,高高兴兴地推着木轮小车回家去了。
铜环八兄弟奇怪地想:既然我们是废料,老板他为什么出了这么多钱?这老板竟是个大好人!
再说古董商马实斋从乡下人手里把宝物忽悠到手,偷偷笑着,一面把本城的文物专家张寿亭请过来,让他掂量这些从山沟里出土的文物。
张寿亭一看不说话,出两百四十块银元,把铜环八兄弟买走。这样,马实斋寸地不挪就得到了三倍的利润。
铜环兄弟好不奇怪,这个张寿亭,怎么出手这么大方啊!糊里糊涂买我们去干吗?
更叫铜环八兄弟奇怪的是,这张寿亭买得铜环八兄弟以后,故意给远在北平(今北京)的古玩店老板张柏华透了个信。张柏华果然大老远跑来兰州,一看,八件古铜器是古代王莽坐天下时制作的“度量衡标准器”,极其珍贵!因为这些文物,在文字上见过,但实物在全国还没发现,这一次可是见到了实物。但他带钱不多,就用140块银元只买了两个小铜环带走。就这两个铜环,他拿到北平以后,竟然以5100块银元的吓人高价,转手卖给了北平琉璃厂尊古斋古玩店了。
5100块银元一摞一摞那么多的。铜环兄弟俩吓坏了。心想:该不是这家古玩店把账算错了吧?要不就是兰州的那个古董商太笨蛋,对我们的身价只讨那么一点点。远在西北兰州的兄弟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们俩会值那么多!
可他俩万万没想到的是兰州城里的铜环六兄弟的遭遇,比他们更有传奇色彩、更加热闹。
怎么回事?原来当时甘肃省政府建设厅长杨慕时,听到定西山沟里出土文物落到兰州城古董商的手中,这时有个到西北找石油的外国人,他愿意出高价把这6件宝货买走。爱国的杨慕时厅长便拿出比洋人高得多的800块银元,及时把铜环六兄弟抢购过来,交兰州民众教育馆保存并向公众展出。
民众教育馆是在城内的庄严寺里。
铜环六兄弟这就运气了,宝贝地摆在民众教育馆的大殿当中,供人们参观。结果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会飞檐走壁的大盗高灿章冒雨摸进大殿,把六兄弟中的5件偷到手,体重30公斤的铜环大哥他实在抱不动,就只好丢下,背着轻些的五兄弟在风雨声中摸黑溜了。
他逃出甘肃地面,一直跑到河北省,窝藏在天津源丰永珠宝店里。
兰州人咽不下这口气,正巧有甘肃籍的邓宝珊将军正领着兵们驻扎在河北廊坊一带。见兰州老乡求他帮忙,把甘肃定西出土的几件国宝追回来。他就热心地出面,找河北警方报案。警察奉命飞快来到天津源丰永珠宝店,一问,经理翟捷三还牛得凶,说:“货,是在我这儿。要,拿30万块银元来赎!”
铜环五兄弟吓愣了,什么,是30万块银元吗?
警察的脖子都气红了,喝道:“你犯了盗卖国宝罪,知道吗?”一面掏出铐子,将经理翟捷三、大盗高灿章统统铐起来抓走。这样,才把铜环五兄弟解救出来,交到北平故宫博物院收藏。
至于早些时候被卖到北平尊古斋的那兄弟俩,也由博物院出5100块银元的原价赎了回来。
这样,铜环八兄弟就像传奇故事似地悲欢离合之后,除了铜环老大哥还在兰州,其他7个就在一起住进北平的皇宫里,叫人们参观。皇宫,是黄色琉璃瓦的殿顶,红色墙壁,到处刻着许多龙图案,非常华丽。
谁知道他们荣耀了没几天,中国打起内战,国民党政府败退撤离大陆时,急急慌慌,只把铜环七兄弟中的5个带走,用船运过台湾海峡,弄到台湾去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平改为北京。在1959年国庆10周年的时候,人们把留在兰州的铜环大哥送往北京。于是他们当中的兄弟三个就留在北京,另外那五个兄弟就流落到台湾了。
瞧,他们的命运多像电影故事呀,里头有松鼠、马粪、木轮手车、古董商、庙宇殿堂、大盗、将军、皇宫、海峡……可热闹了,不过,他们弟兄被分成了两拨,分隔在海峡两岸,他们在互相思恋着。每年中秋节的时候,八个兄弟一齐望着圆圆的月亮,心里同想:这会儿,我们定西出土的铜环兄弟,可都在看这同一个月亮哩!
整整60年过去,到2009年,好了,大陆和台湾实现了三通。铜环八兄弟高兴得差点滚动起来,说:“我们八兄弟团圆见面时,将会看到,我们不同于人类,分别60年,颜面都不老,我们还是定西出土时的原样子!”
小朋友你说说,这铜环八兄弟的遭遇,是不是一篇自然天成的童话?
古画
这幅古老的横幅长卷画,是元代黄公望画的,画名叫《富春山居图》。
画儿里头是一溜清秀的山,迂回曲折的水,流云在天上飘,鸟儿在空中飞……黄公望呐,他站在画儿前面久久地看,看够了,就卷住画儿,用耳朵细细地听。
听什么?原来他能听出来这轴画卷里隐隐传出风吹树梢声,流水叮咚声,鸟雀鸣叫声,甚至还有闷雷声。
有一年,这里久旱不雨,当地农民求神祈雨。一个个头戴杨柳圈儿,赤着双脚,敲着鼓打着锣,列队直朝龙王庙进发。在路过黄公望家时,人们听到黄公望家传来阵阵闷雷声、隐约的风雨声,大家拐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幅长卷画在显灵。旱急了的人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围住长卷画《富春山居图》就像见了活龙王一样,团团围住,一个劲地礼拜求告,快降甘霖,快降甘霖吧!
说也怪,求雨的人们刚一回家,只见天上先下雨,后铺云,美美落透了一场乳汁般的好雨。
求雨的人们一起赞美说,这画儿神了,神了!打这儿起始,但凡求雨,众人就不找龙王而是来跪拜这幅画,祈求祷告的声音嗡嗡成一片。
时间长了,这类事多了,家里人实在烦得受不住,叹气说,家门不幸,出了这么一幅成精的画儿!黄公望呐,老人仍然像母亲疼自己亲身养的孩子那样,爱护着这幅画,细听《富春山居图》里传出的雷声。
后来,老画家便把这画赠给他的好朋友——僧人无用禅师。不几年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就去世了。
至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大画家沈周收藏了这幅《富春山居图》长卷,谁知他在请友人为此画题跋时,友人的儿子不够意思,竟私自、擅自把这幅画卖了。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这幅画流传到大书画家董其昌手里,后来他又转让给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吴家把这幅画看做宝贝,当清兵南下时,吴之矩的儿子吴洪裕抛下万贯家产,单拿这幅画到远方,以免兵乱损伤此画。
清顺治七年(1650年),吴洪裕临终时,他舍不得把这幅画留在人间,病危时他狠狠心,喝令家人把这幅画投进火里,为他殉葬,并且亲自到现场监督此事,直至目送珍贵的《富春山居图》被烈火吞噬,这才放心地颤巍巍返身进卧室。
侄子吴子文老大不忍,趁叔叔转身去的一刹那,迅即从烈火中将画抢救出来,可惜画已烧断并烧开大小不等的五个小洞,前半段只剩一尺多一点,后半段还长一些,约两丈有余。
从此,这两半段画各自有了名称,两丈多长的多半截称为《无用师卷》,仅有一尺多长的少半截就叫《剩山图》。自此,两幅画各奔东西,开始到处漂泊流浪。
《无用师卷》几经流传,至乾隆十一年(1747年)被人送入皇宫,谁想到就在它进宫的前一年,乾隆皇帝曾收到过一幅完整的仿制品《富春山居图》,乾隆很是得意,亲自主持“鉴宝大会”和臣子们一起认定:它就是黄公望的真迹。于是乎君臣们在画卷留白处题诗哩写字哩,并在这幅“真迹”上加盖了玉玺印章,好不隆重热闹!
现在,乾隆面对仅有区区两丈多长的残缺《无用师卷》,对书画很内行的乾隆皇帝傻眼了,他在夜间点着蜡烛看过此画以后,便认出这画虽遭焚烧残破,但这才是真迹珍品!可叹有了去年他亲自主持的“鉴宝大会”,他把那幅假的长达三丈的赝品夸得天上少有,现在如何改口自打嘴巴呢?于是他撑着说去年那三丈长的整幅画是真的,这幅两丈长的短画是假的赝品。既是赝品,丢了毁了不就处理了吗?可乾隆皇帝识货,他实在舍不得这半截珍贵的古画,使命令手下大臣,以“下真迹一等”藏于宫中。这才是假作真是真亦假呀!
《无用师卷》在深宫里直直珍藏了一百多年,直到清朝灭亡。在度过了186年之后的1933年,民国政府将故宫文物南迁时,被着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从长短不一的两幅相同的画中认了出来,这幅短短的半截画卷才是黄公望的真迹无疑。值得幸庆的是幸好皇帝们还没在上面乱涂乱画,保住了真迹的原始纯洁面目,而那幅长达三丈的假画上面,皇帝大臣的题、跋和玉玺大印,反而引来了人们的哄笑。
再来看看《富春山居图》真迹的另一半——仅剩一尺多长的《剩山图》的命运。这《剩山图》因其短小,辗转流传之后,在清光绪年间被不识货的人杂七杂八地编入一本画册,很下贱地夹杂在庸俗画幅之中,摆在地摊上低价叫卖。1938年,书商把这画册拆开零售,卖给了上海古董商曹友卿。
终于有一天,名画家、鉴定家吴湖帆从杂乱画页中挑出这画,确认这幅短小残缺的画幅是黄公望真迹。一经他点石成金的指头一指认,这短小画卷立即身价百倍。最后,吴湖帆不得不把家传的青铜器拿出来,跟古董商曹友卿把这幅《剩山图》真迹交换过来。
至此,《无用师卷》和《剩山图》终于在上海平反,露出真容,重新恢复了国宝地位。巧的是辨鉴出两幅残卷的人——吴湖帆和徐邦达竟是师生关系。
《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虽被世人发现,但两段画始终没有碰面,它俩在上海擦肩而过,各自东西。
《无用师卷》,几经辗转,于1948年底运到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于1956年,经沙孟海先生等人之手,由浙江省博物馆珍贵保存收藏。
多年过去,台湾海峡的风浪日渐平静的时候,两岸实现了三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次讲话中就提及了这幅画儿,希望大陆和台湾共同努力,把这幅本来是一幅长卷的两半截画儿弥补修复,仍联接、再植成完整的《富春山居图》。
两岸的人们听说了,一齐高兴得拍手。于是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把烧成两半截的《剰山图》和《无用诗卷》再植连接起来,一看,竟和火烧以前的《富春山居图》分毫不差,一模一样。
现在两岸兄弟已经商量好了,在不久的将来,奇迹般重生的《富春山居图》先在台湾展出。届时,这幅长卷古画就以童话般的面貌和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美人鱼
这尊青铜铸造的美人鱼雕像,年纪已经不小,整整九十有七,快一百岁了,但她仍是鱼尾人身的青春少女,定定地跪坐在丹麦海港那里的一块石头上。
凡是到丹麦哥本哈根的外国人,都要到海边来看望她,哪怕是头一回见面,但是人们都像见了老朋友似地说,哦,海的女儿就是你呀!
海外的人们不远万里地来看望她,但她一直坐在海边寸地不挪。
九十七年过去了,到了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人们一叠声起,呼吁丹麦馆里最好能把“小美人鱼”搬来就好了!
这是好事儿,但丹麦人听了,有的赞成,也有不情愿的。丹麦政府说,好,就叫老百姓投票表决吧。
于是你一票,他一票,人人都来投一票,最后打总一数,赞成美人鱼去上海的票数仅仅比反对的多了两票,即便这么微弱的两票,美人鱼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国了。她听见消息,心怦怦地跳着高兴,但嘴里发不出声音,只把浸在水里的尾巴摆了摆,搅得海水起了几朵浪花。
2010年3月25日这一天,97岁的美人鱼少女,第一次出国远游。哥本哈根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人们围着她往前走,舞蹈演员们尽情地跳啊扭的,小朋友们把丹麦语和中国汉语的歌子唱了一遍又一遍,把美人鱼送了好远好远。
美人鱼经过万里海空,第一次见到了山外山是不相同的,人们的皮肤颜色是不一样的,各民族说着自己民族的话,哪里人就穿哪里的服装、留哪里的发型。
走哇走哇,她来到了亚洲的中国,登上了太平洋岸边的上海港。她真地进入了世博会的丹麦馆。稀客呀稀客!
人们为她准备的环境好着呢,馆内有一个不小的水池,池里灌进了1000立方米真正的海水,美人鱼就被抬送、安置在池水的中央。
美人鱼用原来的姿势仍跪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没有笑容地静静看中国。
对中国,她并不陌生。安徒生手中的笔在纸上描绘出了她这个海的女儿,同是生育她的这枝笔,又刻画了中国皇帝和夜莺,所以她和中国夜莺是亲亲的姊妹篇。现在她来到中国一听,这才知道,中国宫女是不喝咖啡的。
尽管她心里高兴,但她仍笑不出声音来,青铜把她的面容永远凝固成忧伤的样子,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池水的中央。
前来丹麦馆的游览者,无论是见过她的或者是头一回见她的,一看到她都觉得是熟人,海的女儿正是你!谁不知道?
更喜丹麦馆里有好规矩,鱼尾姑娘跪坐在其中的海水池子,允许参观者涉入戏水,于是大人小孩,纷纷拨开鼓起的浪圈,就近抚摸铜像姑娘的鱼尾巴。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啊,她吃药后,像刀子似地把这鱼尾巴一劈两半,变做人腿,那走起路来多么痛苦呀!
美人鱼听了,静静地不吱声,大家知道她是不会说话的,因为她的舌头已被海巫婆割去,只能用眼睛表达心里的意思。
一大群孩子用双手掬起海水,朝姑娘的鱼尾巴上泼洒过去,无数道水珠弧线被电灯光一照,变成了五彩颜色。彩色水珠不断向鱼尾上洒落下来,孩子们一叠声喊,鱼尾巴姐姐,你的心太善良,又能吃苦,还有那牺牲精神真叫人佩服!
在孩童嬉闹声中,跪坐在石块上的美人鱼,一点儿不激动,她仍是百年老样子,安静、忧伤、动人。大家看到她的眼睛里透出了这样的话:让世界充满爱,充满欢笑。
于是世博会的丹麦馆里,一下子就变幻成了真实的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