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洛山县城寻商机

    经过一天一夜的缓冲,张十三已经能比较平静的接受重生的现实。

    正是人生好风景,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就是重生嘛,来都来了,多大点事,有这闲工夫忐忑不安,还不如琢磨琢磨怎么搞点钱花呢。

    经济不自由是真难受,到底怎么赚钱呢?

    前世自己最熟悉的移动互联网肯定是不用想了,别说小小的洛山县,就算是省城,甚至北都的移动互联网都还没起步。

    关于2007年,张十三唯一能想到比较挣钱的生意就是开网吧——毕竟上辈子自己就是网吧的常客。

    可惜现在兜里的钱顶多够买俩键盘的,开网吧是开不起来的。

    琢磨了半天,本钱小来钱快的生意只剩下抢银行了,一把锤子一把刀,逮不着血赚,逮着管饭。

    ……

    把脑子里所有的想法都过了一遍,实在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挣钱,最终还是决定先出去看看,近距离接触一下这个刚开始躁动的年代,找找灵感。

    围着县城骑了一圈又一圈,还是一筹莫展。

    开饭店?不会做饭。

    弄个洗头房?招不到小妹搞不定公安。

    去抓小龙虾?洛水镇十年光景八年大旱,甭说龙虾了,能没了脚踝的水洼都找不到一个,哪个水坑里要是有野生鱼虾,围上栏杆就能当水族馆卖票收钱。

    张十三现在这种状态就像玩lol开了个计时挂,明明知道野怪什么时候刷,就是没钱买装备,身上仅有一把打野刀就想去挑大龙,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说白了就是看什么都赚钱,做什么都完蛋。

    不知不觉骑到了师范附小附近。

    “叮铃……”

    张十三被突然响起的下课铃吓了一跳,看着眼前瞬间喧嚣起来的校园,终于想到自己能做什么了。

    做暑假班啊!

    怪不得总觉得一路上少点什么,后世扎堆的辅导班、小饭桌之类的一个也没见着。

    亏得自己上辈子大学还是师范专业,做兼职的时候也没少做老师当家教。

    就因为毕业之后一直做的互联网,竟然把辅导班这么暴利的行业给忘了,做别的生意还需要发愁本钱拿来,但是做暑假班却不用愁这个。

    租个房子做个招牌就能招生,学生先交学费,月底才给老师发工资,招两个够本,招三个血赚!

    眼前的学校哪还是学校,明明就是个金矿嘛,操场上跑跑跳跳的小学生如此可爱,多像一只只闪着金光的小肥羊,呸呸,多像早上八九点钟的红太阳。

    ————

    这两年县里招商引资做的好,到处都是工厂,60岁老太太都能找个剪线头的活整个十块八块的,穷惯了的人一有机会赚钱,就跟闻到米香的耗子似的一拥而上,哪还有工夫看孩子。

    只不过还没人想到做暑假班这茬,即使有人弄个小饭桌,也是家庭作坊式的小打小闹,门口立个招牌就算开业,连学生都是等着街坊邻居送上门,压根就没主动招生的意识。

    让办暑假班的念头一勾搭,记忆又清晰了许多,上辈子的高三暑假就是在一家叫小红花的小饭桌做了一个月的暑假工。

    老板娘是个不认字还贪心狡诈的胖女人,信了老房子要拆迁的传言,火速拆了老房子盖新的。

    为了多占面积骗取拆迁款,恨不得把整个院子都盖成正房。

    能用泥巴将就的地方绝不用水泥,能架梁的地方绝对不垒墙,简直做到了偷工减料的极致,明明是民房最后却建的跟个仓库似的,真是怎么糊弄怎么来。

    不到300平米的地方愣是加盖了前后两排屋子,一共六间大瓦房,这房子除了等着拆迁,屁用没有。

    没想到的是,新房子盖好了拆迁的事情却黄了,想租出去吧,质量差,层高矮,当民房用太大,当仓库用太小。

    小县城又没多少外来人口,六间房一个月 200块钱都没人要。

    最后实在租不出去,只好拿来给自己孩子做午饭,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顺带立个牌子做小饭桌吧。

    起初老板娘还有点不乐意,做买卖哪有收租子自在,什么也不用干每月白得200块钱。

    没想到因为正靠着附小,来问的人特别多,却歪打正着的火起来了。

    仅仅凭着家长口口相传,一个暑假就凑了100多个学生,最少挣了一万,这可是07年小县城的一万,在编教师的基本工资才750,一万块钱买房子都能买七八平。

    最后报名的孩子太多实在看不过来,怎么办,再招个高中生呗,一个月给三百块钱屁颠屁颠的什么活都干。

    张十三就是那个屁颠屁颠的高中生,刚出校门单纯的很,除了不用给胖老板娘解决生理问题之外,招生、接待、讲课、算账、打扫卫生……简直是什么活都干。

    买头驴子都舍不得这么使唤,口头约定离职的时候给二百块钱奖金,兢兢业业的干完一个月,东扣西扣的毛也没给,少年张十三就这样被险恶的社会操练了一番。

    也不是没好处,至少现在的张十三非常熟悉办一个暑假班的所有流程,再加上未来搞互联网营销的那些套路技巧,想一统洛山县的教辅市场简直不要太简单。

    上辈子胖女人坑了小爷200块钱,这辈子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一会就去打听打听胖老板娘有没有生出办小饭桌的想法,没有最好,让她赚个房租,毕竟没有更合适的房子了。

    有办班的打算也不算完,小爷的八浅一深招生大法一使出来,管他招多少学生都得完蛋。

    想做就做,先去打听打听消息。

    扔下车子直奔学校门房,看大门的老大爷正守着一台收音机闭目养神。

    敲敲玻璃。

    “大爷,咱这几点放学啊?”

    “干嘛的?打听这干嘛?”大爷警惕性还挺强。

    “来接我妹妹,忘了问我妈几点放学了。”随便扯个理由吧。

    “几班的,叫什么名字?”大爷警惕性+1。

    “还真不知道几班,上三年级,叫张红,我就来接她放学,不进去,这不是刚高考完嘛,以前都是我妈接,以后就得我接了。”继续编,就不信你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

    “哟,放完假就是大学生啊,十一点半放学,这不最后一节课了。”老头看看表说,比刚才热情了不少。

    唉,大爷的警惕性也就这样了。

    张十三有点阴损的想到,简直毫无挑战,幸好小爷不是坏人。还是学生的名头好用,就是习惯性的胡说八道来套路老大爷有点良心不安,以后得改。

    算了,为了发财大忌,先把良心屏蔽一下,仓廪足才能知礼节,又不是干坏事,就算是个善意的谎言吧。

    “那时间够久的啊,下次不来这么早了。对了,大爷,咱学校什么时候放暑假?”

    “今年还没通知呢,我估摸着还得半月二十天的,去年就6月底放的,今年也差不了两天。”关键信息,得记着。

    “那您知道附近有啥小饭桌,辅导班什么的吗,一个暑假小俩月,可不能让我妹光玩啊。”

    “这我还真知道,喏,那条小胡同里走到头有两家,都是老师家属开的,再别的还真没了。”一老如一宝,又是关键信息,再记上。

    “好来,离放学还有一阵,我先过去看看,谢谢大爷了!您忙。”

    老头摆摆手,闭上眼睛,继续闭目养神,不动如山,颇有一代宗师的风范,却不知自己刚被一个十七八的小屁孩套路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