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闪亮的红蜡烛
有关蜡烛,我从小最早听到的诗句,就是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了。在生命的旅途中,开始,有学校的老师,他们默默无闻、献身自我的蜡烛精神,一直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我的成长。后来,我也曾作为部队的一名教员,努力学习和实践着这种无私奉献、勇于付出的蜡烛精神,从中,我切身感受到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高贵品质。
我常常在夜晚熄灯以后,躺在被窝脑海里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在漆黑的夜里,一支红色的蜡烛,任凭寒风吹动着火苗,它仍呈现出一滴滴淌泪的凄凉,火苗窜动,蜡身渐短,直至最后烛燃尽了,只剩下凝固的烛泪,孤零零立在那里,塑成一幅历尽尘世的美丽图画。我自始自终,对这种哭泣般的雕塑深感震撼,每每想起,都会为之动情并感慨不已。
直到开始上学的时候,老师的那种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光辉形象,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正是他们,将自己变成了一支令人尊敬的红烛,一点一滴地传授着科学文化知识,送走了一批批的桃李,自己却熬白了头,用毕生的光和亮,照亮了多少莘莘学子头顶上的那一片灿烂的天空。
李疆老师是我大学的班主任老师。我在大连外国语学院上学时,受到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注重教书育人,在教学上亦很严谨,平时在生活等各方面,也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她的学生。大学二年级时,我因生病落下不少课,待我出院后,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顾辛劳,不管孩子还小,马上连夜给我补课,使我很快赶上了学习进度。至今想起来,仍感激不尽,终生难忘!
我从部队入校时刚19岁,和其他同学一样,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憧憬。李老师给我的印象是:适中的个子,不胖不瘦,秀气的脸庞,上课时精巧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灵巧的眼镜,一看就是一副文质彬彬、活泼可爱的书生样子。她是大连市委一位领导的千金,在大连外院上学时就是日语系的尖子生,人称“阿黑鲁”(音译),即响鸭子的意思。说李老师平时说话响亮干脆,就像“嘎、嘎、嘎”叫的响鸭子一样。日语非常出色的李老师毕业时,没有选择去外交部当高级口译,而是心甘情愿地留校当了老师。她的丈夫是一名海军军官,经常看见他回来帮助李老师洗衣服,因为李老师每天上课太忙,还要带孩子。李老师上日语课时,流利的日语就像清溪里潺潺的流水一样动人好听,连学校里的日籍老师都称赞她的日语说得简直和日本人没有二致呢。
大学二年级时,我严重的痔疮病犯了,钻心的疼痛折腾得我满床打滚,一连一个星期没有消肿。无奈,等稍好一点儿时,只好去医院动了手术,一直在医院住了整整两个星期。出院后,眼看落下的课越来越多。每天晚上,李老师就让我去她家补课,一连许多天,一字一句,点点滴滴,不嫌烦,不怕闹,才几岁的小孩,就让小保姆看着。经过她的精心补课,我落的课很快就补上了。
我刚出院身体比较虚弱,因大连当时生活水平很差,我入校后一直没有吃过鸡蛋。李老师就特意想方设法弄到半斤当地很稀罕的鸡蛋,非让我吃,给我补养身体,使我很快健壮起来。很快,就又能和往常一样,代表学院队去打篮球比赛了。李老师既教好学又教心教人。我们入学后不久,正赶上社会上刮起“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潮流,李老师坚持上好主课,不荒废我们的学业,冒着可能被戴上走资本主义“白专道路”的帽子的风险,力主学好外语,使我们将来有报效祖国的本领和技能。在她的带动下,我们七三级一班的外语水平在学院一直名列前茅,班里的几名尖子生现今仍在学院任教,一直是学院的教学骨干。
我还记得,大二下学期,我在七三级部的同学中第一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那天,李老师语重心长地鼓励我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学有所长,服务社会。在大三时的学习实践中,我和李老师一组接待日本友好之船,李老师却借故避开,有意让我独当一面,多参与难逢的日语锻炼机会。如今,我能在对日贸易的领域中较自如地运作,且游刃有余,仔细想想,这与当年在大学时李老师的循循善诱、热心执教是分不开的。
哦,大学的岁月虽然已经远去,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李老师那张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呵,李老师!如今您的学生早已桃李满天下,这些年您是否又有新的学生和新的体验,是否还记得七三级那帮年轻有生气的学生。现在我们这帮人已展翅高飞,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正可谓:细雨润心田,烛影摇红天;寓教如做人,往事在眼前。
后来,我大学毕业又回到原部队,成了一名部队的日语教员。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也要学习蜡烛的精神,照亮别人,化作一缕烛光,情倾桃李红,教书又育人。部队的训练队就位于李村陆军一四一医院的后面,倚山而建,营区整洁有致,教室也宽敞明亮。清晨,早起在清新的院内晨读,柳绿鸟鸣,满目青山,我仿佛又回到了幸福的学生时代。
当时训练队的学员都是从野战部队挑选来的优秀战士,朝气蓬勃。我们日语专业有20多个学员,早晨就餐前,学员们高唱铿锵有力的歌曲,晚饭后,一个个龙腾虎跃地活跃在篮球场上。有空,我也和战士们一起抢球、运球、投篮,和学员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课堂上,我手捧着课本,讲起课来一板一眼,上课尽可能用日语讲解,板书认真工整,让学员看了赏心悦目。学员中有一个是来自沂蒙山区的,叫王学军,他学习很刻苦,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打球时他突然觉得右腿剧疼不止,经到医院检查,万没想到竟是骨癌。这一下子对王学军来说如青天霹雳,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每天愁眉不展,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不行,绝不能让他掉队!”我暗自下定决心。尔后,我经常和他促膝谈心,一边鼓励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病,一边牺牲休息时间,每天晚上帮他补课,使他很快迎头赶了上去。遗憾的是,虽然学习成绩提高了,可因他的腿部病情一直很严重,没有好转的迹象,迫使他没能再坚持完成学业。后来,王学军复员到地方后,好长时间没有他的音讯。再后来,我也转业从事外贸工作。
前些日子,突然一纸飞鸿,我收到一份来自东瀛日本的传真件,展平一看,真没想到竟然是王学军发来的。传真里的大意是:李教员,您好!没想到我会给你发传真吧。长话短说,我因病从部队复员后,开始几天在家里寻死的念头都有了。苦闷了一段时间,想想部队对我的培养,看看把自己养大成人的父母,我决心活下来。从此,我吃中药慢慢调理病腿,并坚持不间断地学习日语,终于考上了地方大学的日语系,而腿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现在我们正在京都的一家公司任职,从朋友那知道您在外贸工作,就忍不住冒昧地来打搅您了。说不定,今后还能和您做生意呢。
含着热泪读完了王学军的传真,我激动不已。多好的有志青年呀!多么顽强的毅力呀!此时此刻,我更加感到了教育工作的重要,更加感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豪和骄傲。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离开学校已经20余年了,离开部队也有10余年了。在外贸工作之余,时时想起难以忘怀的李疆老师。我们经常电波传言,畅叙师生之情谊。事业成功中,有李老师当年的精心培育和言传身教;遭遇失败时,有李老师遥远的殷殷教诲和鼓舞呐喊。令人高兴的是,前不久,李老师随大连市的优秀教师旅游观光团来青岛旅游,我终于事隔20多年,又见到了如今德高望重、干劲不减当年的李老师。她年过五旬,鬓角依稀可见丝丝银发,但仍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笑声不断。
那天,我们师生坐在汇泉湾畔的一家餐厅里,喝着青岛啤酒,品着小海鲜,眺望着窗外的汇泉湾畔,落日的余辉撒满大海,给错落有致的山岚和建筑披上一层金色的光环,静静的海面上渔帆点点,海风推着海浪在柔细的沙滩边溅起朵朵雪白的浪花,圣地亚哥酒店的霓虹灯闪烁,装点得汇泉湾畔更是落日生辉、金碧辉煌。哦,李疆老师,不正是暮色落日里的绚丽多彩的灿烂余辉吗?她沐浴着霞光向我们走来,神采熠熠,精神抖擞!
哦,寂静的酒店里,灯影摇曳,烛光正红。我知道,已是教授的李疆老师,现在仍在学院的出国留学部任教并带研究生,以她的耿耿忠心,为我国输送着合格的外语人才。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和李疆老师举起酒杯,我衷心地祝她:夕阳更美好,不言黄昏到;落日见辉煌,余辉尤妖娆。
现在,家里偶尔停电时,我仍会欣喜地点燃一支红色的蜡烛,看着那红艳艳的身躯,火苗闪亮,我不禁思绪万千,蜡烛是平凡的,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周围。蜡烛又是不平凡的,它那闪动的小火花,给人们带来多少光和热。在我们的学校里,有多少老师,不也是像蜡烛一样,不顾自己,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吗?
红烛精神是可贵的,我们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都具有这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我爱蜡烛,但我更爱具有蜡烛精神的那些默默奉献的人。烛光闪闪,照亮了千千万万个莘莘学子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