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足迹

    马镇长去了趟香港,回来后主张建一条星光大道。马镇长说,同志们哪,2004年4月,香港就建成了星光大道,全长4400公尺,投资4000万港币,老壮观了。主要用于表扬对香港电影事业有贡献的明星,大概有73位吧。还有一种说法,增加到了100位。黎明、张学友、郭富城等人都在这条星光大道上装嵌了手印,全世界各地来港参观的人,全都趴下来与明星的手印合影!毫无疑问,香港是制造明星的地方。我们镇虽不制造电影明星,但我们制造政治明星。是吧?比如,现任的刘副省长,是不是从我们镇出去的?还有,郭市长、李书记、牛书记、孙县长……多啦!我查了查,从我们镇出去的,有名有姓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近百人!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个资源啊,巨大的领导力资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宣传他们,让他们在星光大道上永远闪金光!

    众人对马镇长的建议都没提出反对意见,大家都知道马镇长的意思,要利用金光大道打造政治明星,或者说,打造领导力资源。虽然,镇里有人自费去过香港,看过星光大道,也知道那是仿照好莱坞星光大道设计的,但他们都不可能反对马镇长。他们知道,反对也没用,螳臂挡车是挡不住的,到头来,只能被车轮轧死。与其做无谓的牺牲,倒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尽快折腾完,折腾完他也就没劲了。

    镇委吕书记也没反对马镇长的意见。早几年,他也去过香港,也看过香港的星光大道。不过,听马镇长说要建星光大道,他却后悔了,自己从香港回来,没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压根没想过要建一条星光大道。当然,他和马镇长的关系很铁,铁到什么程度?有一次,吕书记开玩笑说,乡(镇)里的书记都干过乡(镇)长!马镇长接话说,乡(镇)的书记都是乡(镇)长升(生)的!两人能把笑话说到这个地步,足见其关系铁了。

    现在,马镇长要建星光大道,吕书记决定支持一下。怎么支持呢?当然还是拿嘴嗡。吕书记在镇委、镇长联席会上说,我完全支持马镇长的意见,建一条我们自己的星光大道,让国际友人来我镇拍照、合影!当然,我的意见,也不是为电影演员修建星光大道,而是要为担任过镇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树碑立传!也就是说,我扩大战果了,扩到了镇一级。我们镇,是从乡演进过来的,从乡到镇,不容易啊!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天下第一名镇!为此,多少同志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还有一点,我要声明我的态度,请大家讨论。香港的做法,是在地上装嵌手印。我们也装嵌手印吗?吃别人嚼过的馍,有味道吗?否!我的意见是在地上留脚印!让后人踩着我们的脚印前进!上升到文化高度,就是——足迹!

    吕书记的话,当即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马镇长感动地说,足迹好,足迹比手印好!好就好在文化含量高!我在香港考察的时候,看到那么多人弯腰与手印合影,也觉得很别扭!别扭什么?我也说不清。还是书记站得高,看得远!星光大道刻着奋斗者的足迹,让后代沿着先辈的足迹前进,多么富有进取性的创意!

    于是,星光大道采用“足迹”的设计方案,获得了一致通过。

    接下来,就是遴选入围者名单了。查查镇(乡)志,很快就把名单列出来了。不过,难题也浮出水面了。一是有些老同志作古了,怎么办?二是有的人级别到了,却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怎么办?专题会很快就议定了细则:对作古的老同志,只刻名字,不留脚印;对犯错误的人,凡当时的文件称“同志”的,列入星光大道,但要刻到不显眼的地方去;对被“双开”的乃至收监的,一律不给扬名的机会,不让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细则一定,工作人员就四下里忙开了。他们的足迹向全国各地延伸,为在本镇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同志拍摄“足迹”。不久,有消息反馈过来:一些同志虽未在本镇担任过领导职务,却在外地担任着领导职务,他们的原籍是本镇,他们强烈要求加入星光大道,并愿意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马镇长和吕书记当即拍板,欢迎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作贡献,并派人到外地提取他们的“足迹”,以镌刻在星光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