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农村高干
有一天,我的办公室来了一位农村青年。不客气地说,农村青年再怎么打扮,身上都有一股土味儿。三句话一说,这个农村青年就露出来了尾巴,但他却自称是农村高干子弟。
“农村高干?”我很吃惊,社会上的称谓有许多种,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农村高干”。
“就是村主任啊,过去叫村长。村主任是我们村里最高的行政长官,所以,叫农村高干!”农村青年眉飞色舞地说,“我爹是农村高干,我就是农村高干子弟了!”
“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读过您写的竞选村官的那篇小说,我向您取经来了!”
“那是虚构的。”
“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创作体会。”
“文学关键在一个‘悟’字。”
“您不要搪塞我。我是两手抓,两手硬的人。一手抓文学创作,一手抓打倒我爹!”
“打倒你爹?”
“对,我想一边写小说,一边当高干!”
我知道,我的麻烦来了。以往,总是有一些怀揣梦想的人,摸到编辑部,试图找到人生的某种突破口。
“老师,您的小说,很有思想。我就是想在下届村官改选中,运用您的智慧,取代我爹,当农村高干!”
“一心不可二用。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就很不容易了。”
“那我先写小说,写不成,再竞选村官。离下届改选还有一年呢,我得提前做准备。”
我已经看穿了,这样的农村青年,是写不成小说的,干别的,兴许可以。我劝他说:“你爹是农村高干,早晚会把位置让给你的!”
“老师,您不知道,出名要趁早,当高干也要趁早。我早早地当上高干,以后,就是老资格了!”
我笑笑。看来,他骨子里是想当高干的。我拿出几本杂志给他,示意我想送客了。
农村青年看出了我的意思,站起身来,千恩万谢地走了。
望着他的背影,我摇了摇头。
农村高干?太可笑了。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真正的高干,我见过几个,也接触过。有的高干子弟,还是我的朋友呢。比如,我的朋友周正山,他父亲是军长,是名副其实的高干。但周正山从不躺在老爷子的功劳薄上睡大觉。他为人很低调,性格内敛得很,任何场合都不张扬。高干子弟都受过正规的良好的教育,有德行的人,从来就是谦虚谨慎,特立独行的。
过了一段时间,农村青年打电话来了。他告诉我,那几本杂志都翻过了,看什么都不感兴趣。他目前没有灵感,写不出一篇东西来。
我揶揄道:“那你就做好准备吧,打倒你爹,争当高干!”
农村青年认真地说:“这正是我心里想的东西。”
看来,他是想和我煲电话粥了。我谎称要去开会,放下了电话。对这样的“高干子弟”,我是赔不起时间的。
没想到,过了不久,农村青年又来到了编辑部。他开门见山地说:“可别说你不认识我,也别说你要去开会!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见你一面,从你的眼神里,获得进取的精神力量!”
“还是想打倒你爹?当农村高干?”
“想,怎么不想呢!谁让我是农村高干子弟了?谁让我身上流动着农村高干的血了?”
我只好舍下工夫陪他。不管怎么说,他是冲我来的,是从乡下来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靠我父亲那一代人,怎么实现得了?他们还在缅怀老电影,可我们已经玩上3g手机了!”
“江山,毕竟是老一辈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要不,怎么说他们该进博物馆了呢?我一定要取代他们!”
农村青年又把话题扯到了竞选村官上。我不能顺着他说,不能顺着他的思路跑。我甚至有些后悔,当初,那篇竞选村官的小说,怎么被他看见了?
扯了一会儿,他看看手机上的时间说:“我们下楼喝酒吧?”
我笑着婉拒了:“我不吸烟,也不喝酒。”
“不吸烟、不喝酒,活着有什么意思呢?”他不解地望着我,悻悻地走了。
谢天谢地,他终于走人了。稍停片刻,我钻进了小酒馆,要了两个菜,弄了二两酒,独饮起来。
没过几天,农村青年又打来了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他已来到南方打工了,为的是积累社会经验,同时,也为将来参加竞选积攒活动经费。他又说,那天,他是来向我告辞的,希望我与他喝点酒。他突然提高声音说:“知道吗?我就躲在你们编辑部的门口,看见你一个人进小酒馆了。”
我面红耳赤。好在远隔千山万水,他看不见我的脸。我支支吾吾,不知该怎么回答他。但心里涌出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支持他回村参加竞选,成为新农村的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