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代佳人去——清顺治妃董鄂妃

    董鄂妃是清世祖顺治的贵妃,在顺治一生的19个后妃中最为受宠。她18岁入宫服侍,公元1656年被立为贤妃,之后又进封为皇贵妃,行册立礼并颁诏大赦天下,宠冠后宫。只可惜佳人只伴随顺治帝4年就匆匆而去,她的逝去使顺治帝无法摆脱痛苦,过分悲伤的顺治一年后也与世长辞。

    董鄂妃,姓董鄂氏,因为是满族所以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她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18岁时入宫侍奉世祖,受到特殊宠遇,其程度在后宫中堪称第一。爱屋及乌,董鄂妃的父亲鄂硕也极受宠誉,以军功授为一等精奇尼哈番,进三等伯,并得到大量的赏赐,死后更是赠侯爵、谥号刚毅。董鄂氏自小生得美艳聪颖,靠着姣好的容貌,最初被许配给了顺治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为王妃,而这年襄王只是个13岁的孩子,比董鄂氏还要小两岁。

    大清皇室有这样一个规定:凡宗室各亲王、郡王的命妇都要轮流入宫侍奉后妃,这样一来身为亲王王妃的董鄂氏自然也要进宫侍奉,所以也就有了与顺治帝接触的机会。公元1654年,襄昭亲王府王妃董鄂氏去宫内入值,年满16岁的襄王妃,打扮得特别漂亮,满面春风地进入皇宫。她按规定先去给皇后请安,恰好遇见皇帝正与皇后一起饮茶。福临一见董鄂氏,立即被她的美丽所吸引,心中暗想在他的后妃中没有一人可与此女的娇艳相比,真是枉为天子。于是福临开口问道:“你是何府王妃?”董鄂氏回答:“是襄王府的王妃。”福临说:“原来是御弟之妃,今年多大年纪?”“年方16。”“怎么,你比御弟还大两岁?”董鄂氏没有回答。她聪明过人,已经从福临的眼神中明白皇上对自己很有好感。从这以后,福临总是借故让董鄂氏进宫,并且越来越迷恋于她,而正值芳龄的董鄂氏也渐渐沉迷于温柔、热情、勤勉的顺治帝。他醉心于她温婉的性格,能从这里收获到知己的理解,她又能从皇帝这里体会到被宠爱的甜蜜,因此二人幻想着朝夕相对,永不分离。

    不久,皇帝与董鄂氏私下相处的事情被皇后所知,皇后立即向孝庄皇太后禀报,太后感到应该立即中断他们的来往,于是就下令撤销了宗室各亲王、郡王命妇入值皇宫的规定。福临心里明白,母后撤销这条规定是针对自己的,然而董鄂氏的娇美、温柔又使他怎么也忘记不了。福临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和董鄂氏接触,可是太后和皇后防范得很厉害,总是难以如愿。

    后来,福临在宫内设宴招待襄昭亲王夫妇,得与董鄂氏有见面的机会。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帝与王妃私下交好这件事最终还是传到博穆博果尔耳中。博穆博果尔回到家中很是生气,想到自己的夫人私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哥哥、当今的皇上,他就极度的愤慨,情急之下对妻子大加斥责。后来顺治听说这件事后,竟把弟弟召至宫中问及此事,两人发生口角,顺治竟顺手打了博穆博果尔一记耳光。襄王回到家中不忍屈辱,竟至病倒,不久就怨愤去世了。博穆博果尔死后不久,顺治皇帝正式向孝庄皇太后提出要纳董鄂氏入宫。按满族的习俗,弟弟去世,其妻可以被兄弟再娶为妻,何况太后早已知道二人私下相好,如果成全了二人,影响可能会小些,太后就点头应允了。等到董鄂氏27天丧期服满后,福临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兄弟媳妇迎娶到了皇宫之中。

    公元1656年,顺治帝册封董鄂氏为贤妃,这时皇帝19岁,董鄂妃18岁。婚后二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仅仅一个月后,董鄂妃就被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在皇后一人之下。清朝册封贵妃原来并不颁诏天下,然而顺治却有意破例颁诏天下,足以证明他对董鄂妃的宠爱。然而顺治宠爱董鄂妃除了因为她娇美的容貌和温婉的性格外,似乎也有一丝其他的原因,这也许和当初多尔衮擅自做主许配给他皇后,他因反感多尔衮,想自己找一喜爱的人有关系吧。公元1643年的一天黎明,皇宫内纷纷攘攘,门外两黄旗精兵剑拨弩张,层层设防,刀光剑影中透着杀气,这是因为清太宗皇太极五天前突然病故,王公大臣们正在为王位的继承一事相持不下。争夺的双方是手握重兵的皇太极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眼看一场你死我活的冲突就要发生。后来庄妃私下和多尔衮谈妥,由儿子福临继位,多尔衮辅政。公元1643年,福临在沈阳登基。此时正值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之际。在这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多尔衮利用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趁明朝崩溃而农民义军立足未稳之时,打起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数日之内便召集起大批人马日夜兼程向山海关长驱直入,一直杀进了紫禁城。公元1644年9月,顺治在大臣济尔哈朗护送下到了北京,随后举行了隆重的大清开国庆典,在这隆重的大典上,即位诰天的是幼帝福临,但由此而权威并重的是摄政王多尔衮。

    清朝入主中原,天下初定的首功确非多尔衮莫属,随着地位的愈加尊崇,他也愈加擅权专断,有恃无恐,一切政令都出自他一人之手,他甚至将大内“信符”贮于自己府中。每日入朝,大臣们都是向他下跪行礼,多尔衮成了大清实际的皇帝,而福临不过是名义上的主子,“惟拱手以承祭祀”而已。福临是天份很高的人,他以少年人所特有的热情和勤勉阅读了大量汉文书籍、儒家经典,越发颇具文人学士之风。这种性情的形成给他日后的政策以十分深刻的影响,从此他不再向先辈那样,单靠“武”治天下,转而以“文”作为治国之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多尔衮的专权自然是不满的,然而多尔衮却并没有放权的打算,顺治刚满14岁的时候,多尔衮为他选定科尔沁博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不想这正种下了帝后爱情悲剧的种子。

    公元1651年,顺治帝举行了隆重的大婚礼,这一天京城内外万民同庆,然而热闹的表面却隐藏着不幸的婚姻。博尔济吉特氏天生丽质,乖巧聪明,但是婚后不久就和皇帝产生了裂痕,顺治对皇后的所作所为很快就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顺治认为她心术不正非常恶毒,嫉妒心又重,见到容貌稍微出众的宫人就百般刁难,必欲置于死地。皇帝一向崇尚简朴,她却喜爱奢侈,吃饭的时候,哪怕有一件器皿不是金制的便十分不高兴,对皇帝的一举一动她还经常猜防,为此皇帝不得不别居他处,不和她相见。后来多尔衮病死,顺治亲政后,就将博尔济吉特氏废黜,降为静妃,改居侧室。不久,皇太后又做主把博尔济吉特氏的亲妹妹召进宫中许配给他做皇后,可是顺治依旧对这位新皇后没有丝毫感情,将她冷落在了一旁,直到董鄂妃的出现,才把皇帝多年冰冻的情感释放而出。

    董鄂妃自进宫后,就与顺治情深意笃。她勤奋好学,知书达理,读《易经》很快就背得滚瓜烂熟。她还乐于跟随皇帝喜好,顺治喜欢书法,她也跟着学书法,顺治爱上禅学,她也跟着学习禅学,他们相亲相爱,夫唱妇随,欢悦异常。董鄂妃生活节俭,因她天生丽质,不用金玉装饰,衣着朴实,不施脂粉,就自然秀美、大方。她关心体贴顺治帝,对皇帝起居饮食样样都亲自过问,生怕太监宫女照顾不周。她在其他后妃面前,也从不摆得宠的架子,按时给皇后请安,就如同侍女一样侍候皇太后,孝顺婆婆如亲生母亲,因此宫内上下无不夸她贤惠。顺治如果退朝稍晚,董鄂妃便迎出宫去,亲自给更衣,立即端上亲手泡制的香茶,并含情脉脉地嘘寒问暖。遇有喜庆大典,顺治爱喝酒表示庆祝,董鄂妃总要关照侍臣,叫他们适当控制,决不能让皇帝喝醉。冬天皇宫里生火取暖,董鄂妃不让把屋子烘得太热,免得皇帝上火;夏天皇宫里闷热,董鄂妃叫宫女用扇子扇凉,既要降温又不让皇帝着凉。

    董鄂妃受到了顺治异乎寻常的宠爱。公元1657年,她为顺治生下一子,即皇四子。子因母贵,顺治帝非常宠爱这个皇子,每天除去公务就基本上与董鄂妃和小皇子待在一起,据说顺治曾准备将他立为皇太子。然而好景不长,这个孩子仅仅三个月就夭折了,这对董鄂妃和顺治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尤其董鄂妃思子心切,不久就忧伤过度一病不起。虽然顺治对她百般照顾,可是董鄂妃终归撒手人寰,仅仅陪伴皇帝度过四个春秋便匆匆而去了。

    董鄂妃的病逝使顺治帝大受打击,他极度悲伤痛苦,刚刚开始与心爱的人过上甜蜜美好的日子,现在却眼看着佳人逝去,这怎能不使他悲恸万分。为了悼念十分尊敬的亡妻,顺治帝传谕亲王以下四品以上官员,以及公主王妃都到景运门内外哭奠,并宣布辍朝五日。顺治亲自为董鄂妃守灵,还几次哭倒在灵堂里,后经皇太后的劝说,才使他的情绪稍稍镇静。董鄂妃死后第三天,顺治帝又打破常例,追封她为皇后,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第五天,顺治帝在停灵的承乾宫举行了隆重的追封仪式。后来他又含泪亲自为爱妃写下了数千字的《董妃行状》,细致刻画了董鄂妃温柔妩媚的模样,追忆了他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作为一位皇帝,用这么大的篇幅来祭奠自己的宠妃,在后宫中是不多见的。虽然他的祭文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也许还有主观偏见,但从中可以看出,董鄂妃确实是一位善良温顺、品格端庄、知书达礼的妃子,她得到如此的殊荣也不为过。而顺治帝由于思念爱妃过度悲伤,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身体,就在董鄂妃病逝后的第四个月,顺治帝也积忧成疾,感染天花一病不起,随董鄂妃之后也仙逝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