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千古绝唱——西楚霸王姬虞美人
虞姬,又称“虞美人”,是秦末西楚霸王项羽的姬妾,她真正的名字叫虞薇。“美人”这个称呼在秦国建立之前并非完全指的是貌美的女人,而是女官名称之一。当时,皇帝后宫设有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八个级别,都算是后宫的女官,也就是皇帝的妻妾。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至少在字义上的名份是低于皇帝的,因此他不能设皇后及夫人,而虞美人从实际上讲就是他的一等妻子了。
我们知道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虞姬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然而民间有关虞姬的传说,两千年来却一直没有间断。在浙江绍兴的山峦之处,有个名叫塔石的村落,这里的村民都以打猎为生,—代名女虞姬就出生在这里。虞姬从小就性情刚烈,胆子也比较大,常常跟随父亲上山打猎,久而久之就非常熟悉刀剑弓弩等十八般兵器,还练就了一身不错的功夫。有一天,父女俩打猎时发现了一头巨大的野猪,父亲赶忙拉弓搭箭射向野猪,谁知道这头野猪受了惊吓直冲虞姬奔来。在这危急时刻,虞姬并没有害怕惊慌,反而果断地向野猪扑去,与野猪一起滚下了山岗。虞姬的父亲急坏了,在山下找寻了半天仍然不见虞姬的踪影。正当父亲悲伤痛哭的时候,从山腰传来女儿的喊声。原来虞姬在滚下山的时候,看准了岩壁上的一根长藤,刹那间就势一抓,顺着长藤落到了山腰,父亲惊喜万分。从此虞姬智斗野猪的消息传遍了全村,乡亲们无不佩服她的机智与勇敢。
随着年岁的增长,虞姬长成了大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美艳动人,村里的姑娘都羡慕不已。有一天,虞姬正在家中做活,忽然听见山谷那边传来野马奔腾的声音。一匹野马驮着一个大汉狂奔而来,只听这大汉大声呼救。虞姬见状,不顾生命安危,迎着烈马伸臂用力抓住马鬃,使野马停了下来。这骑马的不是别人,正是楚国贵族之后项羽。他随叔父项梁隐居于此,偶然一日在田间看见一匹高大壮硕的野马非常喜欢,于是翻越而上,哪知野马受惊狂奔,项羽又无法驾驭,直到虞姬帮助脱险。项羽对这位貌似天仙的姑娘十分佩服,而虞姬也从心里喜欢项羽这身长八尺、气宇轩昂、身强体壮的魁梧男人。两人一见钟情,不久项羽和虞姬就喜结良缘。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没多久,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便响彻中原。项梁、项羽叔侄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揭竿起义,他们杀掉县官从此在战马上讨天下,开始了危险的军旅生活。作为妻子的虞姬始终跟随着项羽南征北战,不离左右,既为项羽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又为项羽解除了无尽的烦恼。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先是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发展迅速,主力部队都进入了关中,已经打到了距秦国都城咸阳几十里的地方。眼见秦王朝马上就可攻灭,可是不久秦军在章邯的带领下反扑,吴广在荥阳兵败,而陈胜在陈县被杀,形势出现逆转,项梁也在定陶战死。
每当项羽在外奋勇杀敌,虞姬就苦守在帐中等待项羽归来,一直挂念着前线的战事,心里七上八下,不得安宁。这天项羽回来,虞姬赶忙把他迎入内帐,但见项羽形容委顿,神色仓皇,不像原来每次凯旋而归那样神勇,便知道肯定有事。等项羽坐定,气息平缓后,虞姬堆起笑脸,轻声细语地问起前方的战事。当她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时,也止不住花容失色,心中悲痛,但是脸上不敢表现出惊慌的神色,怕惹起夫君的烦恼,使他悲痛。于是虞姬连忙命人摆上早已准备好的酒肴,借着喝酒以替项羽解闷消愁。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不断地鼓励项羽;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会翩翩起舞,以庆祝战事顺利;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以无限的柔情蜜意给他安慰,甚至她会穿上战靴,披上铠甲,骑着战马跟着项羽在阵前冲锋。项羽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作为后盾,他就越战越勇,所向披靡,敌军望风而逃。
虞姬对项羽很有感情,她将项羽霸业的成败谨记心中。当见到项羽开始沉迷于歌舞宴饮或床第之娱而疏于军务时,就感到焦虑,她生怕因为自己而分散项羽的雄心。有一天,她在帐中娓娓地规劝项羽道:“听说大王年少时就怀有大志。现在臣妾感觉到大王有些耽于酒色而荒于军务。大王宠爱臣妾,臣妾的心里当然非常高兴,也很感激大王给予我的恩泽,但是我却担心,大王因为宠幸我而耽误了夺取天下的大志。凡是有大志向的人,是不会贪恋酒色的,只有那些胸无大志不图大业的平庸之辈,才沉溺于美酒佳人。臣妾希望看到大王意气旺盛,并把大王的意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为了它,臣妾即使为大王去死也在所不惜。”项羽听了虞姬这番肺腑之言,十分感动,从此虞姬在身边便不只是他的爱姬,更是他的知音和知己了。
随着战事的发展,秦将章邯在打败项梁后,就去围攻赵王歇,率领20万大军将之围困在巨鹿,赵王歇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了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人以解巨鹿之困。但是,主将宋义逗留不前,项羽愤怒便把他杀了,独自带领军队渡河应战。他把乘坐的船只全部砸烂,并只准备三天的粮食,然后向全军表示这次作战除了奋勇杀敌外根本没有退路,以激起全军的斗志。随后,项羽带领军队在巨鹿与秦军主力大小九战,消灭了秦军的主力。而原来赶来援救赵王歇的各路诸侯军起初惧怕秦军势力,只停留在壁垒之上观战,但是见到项羽带领的楚军战士横冲直撞杀进秦营,在战斗中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见了无不人人惴恐,吓得伸着舌头,屏住了气,等到项羽打垮了秦军,请他们到军营来相见的时候,他们都是跪在地下爬着进去的,连头也不敢抬起来。巨鹿之战后,凡是参加巨鹿之战的诸侯军全部归在了项羽的麾下,听从他的号令,一直随他西征,成为了他手下的将领。从此,项羽实际上就成了各路反叛秦军势力的首领了。
然而项羽性情凶暴,在巨鹿之战后,一次砍杀了秦国降兵二十余万人!后来在虞姬的规劝下,他的残暴之行有所收敛。有一次,项羽率军攻打一个叫外黄的小县城,但是比预想的要困难,攻打了好多天才攻下来。项羽一怒之下,竟下令将这个县城里凡是15岁以上的男子都搜集出来,打算全部砍杀掉。这时县令家有一个仆人的儿子才13岁,他听人说项羽异常凶残,但他的爱姬虞姬却十分善良,于是就去请虞姬带他去见项羽说情。虞姬也不想百姓们受到伤害,于是就带着这个男孩去见项王。男孩见到项王后,毫不畏惧地对他说:“汉军将领彭越强行攻占了我们外黄这个地方,大家害怕只好暂时降服,以等待项王来救援。现在项王来了,却要把我们都杀掉,项王这样做,老百姓怎么会有归顺之心呢?如果这样,从这里往东的梁地十多座城池的百姓都畏惧您,谁还会臣服于您呢?”项王觉得这孩子讲得有道理,就将那些准备砍杀的人都赦免了。人们听说了这件事,便都争着臣服项王。
后来秦朝灭亡,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为王或为侯,虞姬也被封为美人。自此,虞美人的名字传扬开来,而她的本名虞薇知道的倒不多了。项羽是一个暴躁的鲁莽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多情种子。刘邦带兵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里成千上万的美女全部驱散。据说项羽的如此作为,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呢!后来西楚霸王带着虞美人趾高气扬、前呼后拥地回到了彭城。而此时远在陕南汉中的汉王刘邦却早已提前准备,悄悄地出兵席卷了关中地区,然后东进洛阳,为义帝发丧,约诸侯共同袭击项羽,开始了争夺皇位的龙虎之争。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长达近四年的“楚汉相争”。
战争开始之时,项羽有绝对优势,但由于项羽本身的致命弱点,渐渐地处于劣势。“鸿门宴”一着失误,放虎归山,注定了项羽的败局。公元前202年,项羽的军队在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修筑壁垒,与刘邦和韩信、彭越的汉军对阵,不料却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军队被重重包围,兵少粮绝,又没有后援。此时刘邦又利用项羽军心不稳的有利时机,让汉军在楚营四周唱起楚地民歌,以唤起楚军思乡之情,从而瓦解其战斗意志。黑夜沉沉,凄凉的楚歌随风飘来,使项羽产生错觉,他以为自己的楚军都已经投靠刘邦,他痛感大势已去,回天乏术,一股英雄末路的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因此项羽起身坐在军帐之中,让爱姬虞美人作陪,以消烦恼。虞姬起舞,试图以优美的舞姿解除项羽心头的忧愁,可眼下项羽自知灭亡的命运在所难逃,什么江山社稷都要烟消云散了。他没有叹息,没有留恋,而唯一牵肠挂肚的是他一生挚爱的虞美人。此刻骄横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得流出了英雄泪。他对着摇曳的烛光,也对着虞姬唱出了慷慨悲凉流传千古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一连吟诵了几遍,虞姬听得入神,听着听着便想到在危境中项羽还为自己的安危担忧,感动得泪流满面。她眼看这重重围困的境地,心爱的项羽自身的处境,忧如万箭穿心,痛不欲生,便站起身来和了一首: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妄何聊生!
项羽听罢,潸然泪下。身边的亲信侍臣在旁边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只见虞姬向项王拜说道:“大王你待我恩重如山,臣妾至死感激不尽,叩谢大王的知遇之恩。臣妾只愿生死相随,望大王多加保重!”说完,虞姬为了不给项羽增加负担,毅然拔剑自刎,倒在了血泊中。项王抱尸痛哭,命左右在虞姬倒地之处掘地成坑,安葬了虞姬。
项羽见爱妾已死,便率领二十八骑,从汉军包围之中冲杀了出来,最后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撑孤舟前来,准备载项羽东渡,可这位宁折不弯的硬汉子却拒绝了。他提到当初自己带了八千江东子弟起兵,渡江而西,如今无一生还,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谢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拔剑自刎,时年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直到今天安徽省定元县南六十里处仍然留有一座香冢,坟上生长的草修长而秀挺,迎风舞摆,摇曳生姿,人们就称它为“虞美人草”。后来一班文人雅士钦佩虞美人贞节可嘉,为了纪念她,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也可安慰芳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