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良娣(二)

    ”顾长风?”襄阳准确的抓住了重要人物。“就那个小时候欺负儿臣,长大后中了探花又跟个傻子似的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偏要去边关打仗的那个?”

    皇帝笑道:“人家就小时候抢过你一只鹦鹉而已你就记到了现在。襄阳啊,不是父皇说你,你以后是要继承皇位掌管江山社稷的人,气量这么小可不行啊。”

    襄阳哼了一声道:“对别人儿臣都可以不计较,他不行。”

    皇帝觉得有点意思,襄阳对这小子这么特别看待,不会是看上他了吧。

    “为什么他不行啊?“皇帝笑眯眯的问道。

    襄阳有苦难言,总不能说她跟顾长风总共就见了两次,两次都被欺负了吧。这样显得自己也太没用了。

    “不为什么,不行就是不行!父皇你别问了。”

    皇帝依言闭了嘴。襄阳看完信后不可置信的看向皇帝:“陆将军这说的是顾长风?”

    皇帝点点头。襄阳感叹道:“古人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顾长风这何止让人刮目相看,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

    “边关甚是磨练人哪。”皇帝喝了口茶悠悠道。“东宫那边,一切都还好吗?”

    襄阳把信放到桌子上:“父皇请放心,儿臣应付的来。”

    大军于半个月后顺利抵达京城。皇帝当日论功行赏,果真封了礼部尚书林修平为左丞相,同右丞相顾允一起辅助皇帝处理政事。

    同时由于顾允之子顾长风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大工,特封为镇远将军。

    顾长风弱冠之年就被皇帝亲封为将军,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散朝后,大臣们纷纷到右丞相顾允面前恭贺。

    “顾大人果然虎父无犬子啊,顾将军小小年纪就取得如此成就实在是顾大人教导有方啊!”

    “是啊是啊,令郎前途不可限量啊。”

    顾允作揖道:“多谢诸位的赞赏,小儿刚刚入朝,日后还请诸位多多照料。”

    “那是那是!”

    顾夫人知道儿子要回来早就带着下人到门口迎着去了。

    看见他和顾允一起出现的时候,顾夫人差点没忍住落下泪来。

    不到两年,顾长风的身量已经超过顾允了。顾长风远远的看见他娘现在相府门口忙跑过去跪下拜道:“儿子顾长风拜见母亲大人。”

    顾夫人急忙拉他起来:“你这孩子,跪下做什么,还不快起来。”

    顾允走过来道:“两年不见了,这个礼是该行的。”

    顾长风站起身道:“儿子远在边关,劳娘挂念。如今终于回来了,娘可想我?”

    顾夫人摸了摸他的头心酸道:”怎么能不想,你爹说边关要打仗的时候,我担心的夜夜睡不着觉。如今总算是平安回来了。”

    “娘今日亲自下厨,给你做你爱吃的菜。”

    顾长风点头笑道:“在边关什么都好,就是饭菜实在难以下咽,我嘴又那么挑,刚去的一个月瘦了好几斤呢,天天想着娘以前给我烧的红烧肉。”

    顾夫人又心疼起来:“现如今回到家里了,想吃什么就跟娘说,娘给你做。”

    “嗯!”

    清秋阁内,张静姝百无聊赖的坐在榻上绣着刺绣。这时已经盛夏了很快就要入三伏天。丫头天天在旁边打着扇子,汗珠子照旧吧嗒吧嗒的向下落。

    天气一热,人就也不爽,心里更躁了。张静姝绣了不一会儿手中的汗就浸湿了绣面。她越绣心里越烦,最后所幸把绷子丢在一边道:“不绣了,汗黏得连针都拿不住了。”

    香儿拿起八仙桌上早已倒好的凉茶水递到她嘴边:“主子喝口茶润润嗓子,这大热天儿的绣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怪累的。”

    张静姝喝了口茶后看着这冷冷清清的院子,不仅有些怅然。

    大婚已经快两个月了,太子殿下除了刚开始几日来过清秋阁,后面就再也没来过了。

    每日里光听宫内的宫女太监说太子对太子妃怎么怎么好。虽然下人知道不能在主子面前嚼舌根,但天下哪里有不透风的墙,日子久了,她多少也就能听到一些。

    刚开始香儿还在她面前说过,太子妃一定不像表面那样温婉贤淑,要不然殿下怎么会连着好几天夜夜宿在太子妃宫里。她还训了香儿一顿,太子妃人善,又拿她自家姐妹看待,怎会霸着太子不让他来清秋阁呢。

    时间一长,张静姝自己心里也觉得不对劲了,渐渐的有些埋怨起林沁水来。

    香儿从小就在她身边伺候着,张静姝心里想什么她明白的很。

    “主子,您看,这太子殿下是不是好久没来了。奴婢跟您说那太子妃不是什么善茬儿,您还不信。要不是她拦着,太子怎会不来了呢。依奴婢看,她准是怕太子宠爱您,您在她之前先生下皇太孙,到时候她太子妃的脸没地方搁。”

    张静姝本来还在想太子妃没有理由拦着太子不让他往这里来,香儿的一番话把她点醒了。

    ”你说的对。走吧,先不管了,陪我去喂喂鱼。在这院子里待了快两个月,什么也都看腻了。”

    张静姝刚走到门口就听见两个小宫女在长廊的柱子边嘀嘀咕咕。

    “太子殿下好久没来了,我看他准是把良娣给忘了,良娣也真可怜,刚嫁过来就失了宠。”

    “可是良娣样貌才学家世样样不及太子妃,我要是太子,我也更偏爱太子妃一些。”

    ”就是就是,你说咱们怎么这么命苦,跟了这么个主子,唉!”

    张静姝越听越气扶在门框上的手逐渐握紧,指甲嵌入木头里抓下来不少木屑。

    “谁给你们的胆子敢在背后议论主子?!”

    两个小宫女一转身,发现正主正在她们身后咬着牙怒视着她们。

    “娘娘饶命!奴婢们再也不敢了!”小宫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道。

    “真是长本事了,我自己宫内的丫头都敢编排我了?我平日里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们,结果就养出来这么一群白眼儿狼!香儿!”

    “奴婢在!”

    “每人掌嘴二十,让她们长长记性!”

    “是!”

    香儿走上前去,那两个小宫女更加害怕了,连连磕头:“娘娘饶命,奴婢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张静姝理也没理,转身进了屋子,这么一闹腾,她心情全毁了,也不想去喂鱼了。

    自己宫内的人都这么传了,那皇宫之中,她不受待见的传言还不满天飞了。

    不成,再这么下去,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宫中的人大多是踩低捧高之辈,一旦自己没了太子这个靠山,就什么都没有了。

    香儿执行完命令后回到屋子里道:“主子,掌嘴完毕。”

    张静姝美目微眯,眼中冷光乍现。她拿起手帕擦了擦手上的木屑道:“香儿,我想过了,我能管住她们的嘴可我管不了宫中所有人的嘴。现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太子往我这里常来,成亲快两个月还是完璧之身这算怎么回事啊!实在不行,必要手段也是可以用一用的,能抢在太子妃前面生下皇长孙最好。”

    “主子您终于开窍了。这深宫之中哪有什么好姐妹啊,都是踩着彼此往上爬。您要不努力,只能一辈子被太子妃狠狠压着翻不了身。”

    太子妃,你也别怪我,我是不得已的!

    次日,张静姝去太子妃宫里请了安,林沁水看到她吃了一惊:“良娣怎么到我这里来了?我上次不是说了吗,这宫里就你我二人,不必顾那些繁文缛节来请安。”

    张静姝笑了笑道:“觉得好久没来看看娘娘了,反正殿下也不来清秋阁,我也闲的很,不如来找娘娘说说话。”

    林沁水心思通透得很,听出了她话外的意思安抚道:“唉!最近朝中事务颇多,殿下已经连着好几日夜夜宿在书房。委屈妹妹了,等忙完了这阵子,我一定让殿下去清秋阁看看良娣。”

    张静姝心中冷哼一声知道太子妃这是拿话来搪塞自己,面上依旧笑盈盈的道:“谢谢娘娘了。”

    张静姝走后,林沁水发起愁来,殿下许久不去清秋阁已经引起良娣的疑心了,不过看样子,她倒是以为是自己拦着,那便还好。等晚上殿下回来了,还是让她去清秋阁看看吧。

    朝堂上,匈奴使臣双手交叉放在肩膀之上微微弯腰道:“大梁皇帝,我是匈奴二王子我巴格尔,匈奴愿意与贵国停战和解,为了表示心意,我王特意命我从匈奴带来了五千牛羊,希望贵国可以派一位公主前来和亲。”

    “和亲?哈哈,和亲可以,不过有个条件!”皇帝摸着山羊胡子,如果和亲能换来大梁边疆的和平,他也愿意。就是委屈他的女儿了。

    “陛下请讲!”

    “牛羊朕可以不要,我大梁地大物博,不缺这些东西。朕的条件就是要匈奴和大梁签订条约,保证十年不犯我边疆。”

    “这……”匈奴王子有些犹豫。

    皇帝眼睛一瞪:“怎么,这点要求都不能答应,这就是你们所谓的诚意?如若不行,就谈不下去只能继续开战!”

    匈奴王子出了一身的汗,王上在他来之前命他无论如何一定要与大梁和解。匈奴经此一战,兵力损伤过半,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再继续打下去了。

    可是这汉人皇帝的要求也着实太欺负人了些。

    “好!我可以答应。”

    皇帝终于露出满意的微笑。“来人,设宴给匈奴使臣接风洗尘!”

    顾长风在底下看着老皇帝得意洋洋的样子心道:陛下还真能装啊,到底是老狐狸,几句话就忽悠的这匈奴的傻缺二王子签了不平等条约。

    别人不知道,陛下可清楚的很,大梁和匈奴这一战虽是大梁胜了,可也没得什么便宜,大军在战场上死伤不比匈奴少,即使匈奴不愿议和,大军也根本不可能继续打下去了,这一战后,少说得休养个三五年才能把兵力养回来。

    襄阳怎么不知道她父皇是在强撑着,余光一瞥正看见顾长风低着头,嘴角却翘起来。

    顾长风是从前线过来的人,父皇知道的,他肯定知道更多。但是公然在金銮殿笑起来也太不给皇帝面子了,还好他低着头没人注意到。

    襄阳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顾长风抚平嘴角抬起头来时正好看个正着。

    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又得罪了这个娇贵的小太子,歪着头冲襄阳笑了笑。

    少年两年不见,已长成了眉目俊朗的公子。两年的边关生活让他变化颇大,眉宇中的英姿勃发遮盖不住。微微一笑,让人移不开目光。

    襄阳被他看的脸有点发烫,反应过来后,她不禁唾弃自己:害羞个什么劲儿!这顾长风见个人就笑,指不定指着这张笑脸骗了多少小姑娘。

    想到这里,襄阳冷哼一声撇过了头。

    襄阳这么想可是冤枉了人家了。顾长风这两年都在边关,莫说小姑娘,连母猪都没有一只,上哪儿去对着人家笑去啊!

    顾长风看见小太子这傲娇的小模样,忍不住在心底发笑,只觉得他比以前更加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