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热合曼拿过了伊力哈穆的铁锨,看了看说:“这把子不是很好吗?”
“不是我用。我给泰外库削一根。他挖土把锨把子折断了。”
“好,来,干脆我给您刨吧。”
于是,热合曼拿来了刨子,伊力哈穆搬来了木匠专用的、一端钉着用来卡材料的木块的大板凳,热合曼接过木棒,在手里掂了一下:“真沉呀!”
“这是青冈木。还是春天,我一次从供销社买了五根。您需要吗?”
“队长!您回来两年了,连双皮靴都舍不得买,可买起工具来从来不心疼钱。可有的人,新靴新帽,供销社一卖酒他就不要命地往前挤,可家里连个像样的砍土镘也没有,干活的时候全靠和旁人借工具,这样的人难道能够算农民吗?这样的人难道也可以吃馕吗?”
“您这里指谁呢?”
热合曼没有答话。他气呼呼地平端起木棒,眯着眼端详了一下,放到木凳上,刷,刷,刷,开始拉动了(不是推)刨子,刨子发出一种尖细而又时起时伏的相当婉转的声音,刨花一卷卷曲折飞扬了起来。刨了两下,热合曼拿起刨子,用小锤子敲打着刨刀,调整着进刀的深浅,这才说:
“还有谁?我说的是尼牙孜泡克呗。您没见过他那把砍土镘吗?真该拿出来展览。真不知道他从哪来找来那么一小块烂铁片子。连塔西和伊塔汗用的砍土镘都比他的大得多!”
“您大概不知道,他还有一把大的砍土镘吧。大砍土镘是干私活的时候用的。”
“对了对了,是这样的。真丢人。”
伊力哈穆一笑。“我正要问您呢,昨天晚上您说到看见尼牙孜往伊宁市拉麦尾子,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个情形?”
热合曼停止了手里的操作,疑问地看着伊力哈穆。伊力哈穆便把头一天在大队部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个混蛋!”热合曼气得满脸通红,声音也提高了许多,“怨这个怨那个,说来归起还是怨我,错就错在我身上了!”
“怎么是错在您身上?”伊力哈穆没听懂。
“您还不知道吗?十四年前,减租反霸工作队率领着咱们这些受苦人打开了马木提大肚子的仓库。我分到了小麦,稻谷,油菜籽……一天我下地回来,伊塔汗的抓饭已经做得,这是我们俩成家以来第一次在家做这么多的抓饭呀!我一看就急了。‘怎么是吃抓饭?’‘庆贺咱们翻身呀,不好吗?’她还挺会说呢。‘抓饭当然好吃。你应该早点告诉我,我去请几个客人来嘛。再好的饭,就我们四个人吃有什么兴味呢!’‘那你快去请吧,现在也来得及嘛!’什么来得及?我怨叨着,走出家门。我想,谁要在这个时候经过我家的门口,也就是说抓饭该有他的一份——不知道这种请客的方法现在的青年人是不是接受得了。结果呢?道路那边来了一男一女。男人的眼睛又红又肿,身上长着癞疮,毡靴烂得没有了底,脚冻坏了,走路一跛一拐。女人的棉衣只剩了一只袖子是整的,到处都露着棉花,脸上的尘垢都快把鼻子埋起来了。我可没嫌弃他们。都是穷人,都是穆斯林嘛!按照民间故事里讲的,越是这样的人,越有来历,越应该尊敬呢。我当即把胡大安排来的这两位贵客请到了家里,使伊塔汗大为惊奇。当然,我的客人受到了很好的招待,抓饭喂饱了他们的肚子。问起来,他们说是从南疆来的,到这里投奔一个亲戚,结果亲戚搬迁走了,下落不明,他们现在是乞食度日。我给他们讲,现在解放了,穷苦人翻身了,不该再乱跑乞食,应该在一个地方呆下来,好好搞生产,他们点头称是,我把他们留了下来。这两个人就是尼牙孜和库瓦汗。”
这一段故事,伊力哈穆是知道的。他还知道阿卜都热合曼后来是怎样竭尽全力帮助这个素昧平生的吃抓饭的客人。尼牙孜没有土地,说是上巴扎上打零工,晚上就住在热合曼家里。他每天早出晚归,经常给热合曼带一些小礼物:小刀,烟荷包,手绢……大多是旧物。开始,热合曼没有理会,后来才发现,这位客人是个“扬楚克契——摸口袋者”。热合曼与尼牙孜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尼牙孜答应从此洗手。热合曼又帮助他调剂了土地,还给他找了一间房子。他们搬了进去,一年以后库瓦汗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但是,尼牙孜对于他的“恩人”的报答却是怒目横眉,视如寇雠,还到处散播,说是他住在热合曼家时曾经“借给”老汉五十元钱至今未收回。热合曼听到后气坏了,找他当众质问,他却厚颜地哈哈大笑,说热合曼怎么会不懂得维吾尔人是多么喜好开玩笑,怎么会这样“受不了”。而一个维吾尔人不会开玩笑,或者是受不了旁人开玩笑,将是如何呆板可厌,将如何难以存活……合作化以来,一个为了扞卫集体利益不受侵犯,一个挖空心思损公肥私,这两个人更成了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
看到热合曼在真诚地引疚自责,伊力哈穆说:“也不能这样说。您当时帮助他还是对的,应该互相帮助啊!”
“帮助谁?一个小偷、无赖、寄生虫吗?说实在的,你们对他的情况调查了没有?我就想象不出来,一个解放前受剥削受苦的人,一个只在公社才能过上安定温饱的生活的人,却对社会主义、对人民公社抱那样的态度!”
伊力哈穆点点头,里希提恢复了大队支部书记的职务以后,他们曾要求公社发函外调过尼牙孜的历史,但没有得到答复。这些情况不好向老汉讲。他说:“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不是要来了吗?在这次运动中要建立农村的阶级档案,要重新组织阶级队伍,要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包括尼牙孜在内的许多人和许多事都会在这次运动中搞清楚的。您放心吧。可上次拉麦尾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已经低下头拉刨子的热合曼又抬了一下头。为自己扯开了话题而抱歉地一笑,然后一边刨着木头一边说:“大概有四五天了吧?对,那是个星期天,就是爱弥拉克孜和她爸爸怄气的那天……”
“爱弥拉克孜的事您也知道了吗?”
“为什么不知道?那天晚上爱弥拉克孜哭哭啼啼走过我的家门口,我问清了是怎么回事,想留她在我家住一夜,她没有答应。我还想找个时间去劝劝阿西穆阿洪呢。”
“那太好了。”
“好。这个再说。那天早晨,我和平常一样起得很早。天还没大亮,我去渠沟里把泡着的麻秆抱了出来,准备剥麻皮做绳子。正好看见尼牙孜泡克赶着驴车走过来。”
“尼牙孜哪儿来的车?”
“车是麦素木的。”
“车是麦素木的?您看清了吗?”
“那还有错!今年夏天大队加工厂的木匠给他打的架子,是凭大队长的牌牌子锯的柳树,原来说是基建用材料,后来却给麦素木打了车。为这事,社员们还有意见呢。驴是尼牙孜的瘦驴,车是麦素木的新车。车帮上插着树条子,加高边围,麦尾子装得又高又满,真够那条驴受的。我知道他烦我,但是我爱管闲事的脾气是改不了的,我问:‘尼扎洪,这么早把麦尾子拉到什么地方去啊?’他支支吾吾说是给伊宁市一个亲戚送去。我当时就觉得奇怪,他伊宁市哪里来的什么亲戚之人?他家里有驴有牛,他又懒,秋天没见他打过多少草,难道还有多余的饲料送人?到春天他用什么喂牲口呢?现在看来就更稀奇了,难道他早就知道他的牛要病了……”
“看来,牛没有什么病吧?”伊力哈穆闷声说。
“牛没有什么病,没有病,”阿卜都热合曼自言自语地重复着、思索着,他恍然大悟,放下了手里的活,愤愤地叫道,“这个混蛋!原来是这样!还以为别人看不出呢!这种小算盘和鬼把戏又有什么新鲜!还想反咬一口找队里的麻烦呢!让他抡起砍土镘去砍自己的脚吧……”
热合曼把自己的分析告诉了伊力哈穆,伊力哈穆完全同意。
“现在关键是把他的牛的情况弄清楚。谁宰的牛?”热合曼说。
“泰外库……”
“对,找泰外库打听清楚,我们揭露他!”
“不忙,要揭出尼牙孜背后的人。热合曼哥,还有个事,您刚才说到阿西穆哥,我也正想建议您去一趟……”他把伊明江的事说了一下,“您年纪大些,也许说了话他信服一些。”
“信服不信服那就不好说了,”热合曼摇了摇头,“这位老伙计,不声不吭,还真有一点顽固劲儿。让他信服个什么事,是很不容易的。他有一个喜爱的理论,饭吃到肚子里,也还不算吃了饭。”
“怎么讲?”
“您没听他说过吗?三个人一起吃馄饨,第一个人祷告说,盼望胡大恩准我吃下这个馄饨。第二个人搛起一个馄饨说,胡大准不准我也要吃下这个馄饨,结果馄饨烫了嘴,吐到了地上。第三个人不说话,把馄饨咽到了肚里,夸口说,这下子胡大管不了我的馄饨了,结果他肚子里闹蛔虫,把馄饨呕吐了出来……总之,什么事情只有在办完以后才算数,才能相信。这样的话,他能相信谁的话呢?”
“他能相信谁的话吗?他不相信好话,却相信坏话!他听见说一个会计上了吊,他就相信了,不但信了,而且还怕得要命!”
“这是因为,他相信又一个理论,凡是不害怕的人都要受到真主的惩罚,胡大只喜爱那些忠顺的子民……不要和您说这些了吧,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从小不知听了多少艾来白来、样模样子的教训、故事、格言、规定……如果你对这一切都信以为真,不敢背离半步,你就变成了个大好人,却也是一个张开了嘴就不敢再闭上的人;你就再也接受不进一丝一毫新东西,只知道胆战心惊、浑浑噩噩……铁锨把子完成了,交给泰外库,让他再找个碗碴子刮它个光溜溜滑溜溜吧……当然,阿西穆阿洪那里我会去的……”
太阳升高了。经过黎明前的一阵大风,天空显得格外明净。冬季的好天气给人的感觉比夏季的雨后似乎还要温暖。伊力哈穆多么想更多地和热合曼老汉谈论一会儿啊,这个老汉对于新思想的吸收和对于旧事物的了解都是同样的多,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热忱和对于一切腐朽的、丑恶的东西的憎恶,都是同样的强烈。和这样的人谈话永远是有益处的,不会疲倦的。但是,他必须走了——请读者原谅这种说法的偏激吧:我总觉得农村的生产队长和国家的外交部长,在忙碌的程度上很可能并没有多少差别。看啊,正像他来的时候是小跑着赶来的一样,现在,他道过再见以后,又是小跑着走了,踩着路上的薄冰,发出吱吱的声响。
伊力哈穆走了以后,老汉忽然想起了什么,他跑到屋里。老太婆正在刷最后的棱棱角角,门洞窗洞。几面墙上的灰浆正在陆续干燥,初刷上去的水蓝色变浅了,变鲜了,呈现出比纯白柔和,比天蓝爽目的轻匀怡远的淡蓝——白色,房子里弥漫着石灰水的代表着清洁和爽快的香味。热合曼喊道:
“喂,老婆子,还记得吗?那句话怎么说?”
正在专心致志地刷顶角的伊塔汗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喝吓得一激灵。
“你说什么呀,吓我一跳!”
“我问你那句话?”
“什么这句话那句话的?别捣乱,我正在刷房,你没有看见吗?”
“什么?正在刷房就不能学汉语了吗?刷房的时候不能学,锄草的时候不能学,做饭打馕挤奶洗衣的时候都不能学,你以为公社管委会正在做计划好把你保送到乌鲁木齐上汉语专修班去吗?”
“斯大!这是表示遗憾、惊叹的一组短语的简称。你怎么了?”伊塔汗被他纠缠不过。但是确实抱歉的是,那句话早已忘到伊犁河里去了。老太婆急中生智,便略略耍了一个滑头,含含糊糊地说:
“谁不知道?不就是那个什么包拉契克吗?”
“什么?你说什么包了契拉卜?”偏偏这位汉语教师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对于弄虚作假的坏学生决不迁就,他气得胡须也哆嗦起来,“你再说一遍,秃骆驼!”他走过去,抓住了那把正在蘸灰浆的刷子。
“我……忘了。”老太婆只有负疚地承认了。
“我告诉你,是不、要、客、气,看你要是再忘记!”热合曼举起了拳头。
“知道了,知道了!”老太婆连连点头,而且,不知道这时从哪里来的一阵灵感,她满腔信心,满口行云流水,她融会贯通,巧为运用,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她狡猾地、自负地、信心十足甚至是得意洋洋地说:
“老头子,听我的吧!”她骄傲地向老头一瞥,大声说道,“等工作同志来了,我会说:‘我吗,你们妈妈。他吗,你们大大。同志吗,我们巴郎即孩子。。你们吗,客气没有!’”
鬼知道这个老太婆从哪里学了这么多,还成龙配套呢!难道不比我热合曼强吗?老汉惊异地睁大了眼睛,又羡慕,又嫉妒,又佩服:看来,五十年前,胡大给了我一个多么智慧而又服从调教的好媳妇啊!
小说人语:
远在成为书稿以前,小说人一九七二年试写的就是粉刷居室。道也罢,禅也罢,妄也罢,魔也罢,都在日常生活直至屙屎屙尿之中。
往事依稀,往事依然,往事依依。伊犁八年,我与芳一起粉刷过多少次房屋的内墙啊。大约在春季,那生石灰泡浆的芳香,那刚刷上去水蓝与渐渐变白的过程,那趁机大张旗鼓地清理清扫清洁搬运与淘汰更新、使住家面貌一新的快乐,已经久违了。
况且加上了一道光环:迎接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