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又一春

    李见碧冷静了一下,想到他今天可能在大理寺那边交割案宗,一时抽不开身吧。无妨,他今天不来,明天会来吧。

    不想到了第二天,范安仍没来。白侍郎从朝堂回来,说今早看到范大人了,他已回了刑部,托我将这药送给大人呢。

    李见碧问:“他有说什么时候要来我府上吗?”“这个倒没说。”那侍郎看着李见碧的眼色,说要么我派人去问问他?

    李见碧垂了一下眸,道:不必了,他爱来不来吧。

    结果那范安果真就连着三天没来。李见碧问白侍郎:范大人这几日真有这么忙吗?那白侍郎道:没觉得,我今早还在朝堂看到范大人,这人精神抖擞好得很,浑不像累坏了的模样。

    那侍郎又道:这范大人刚接了杨谦一案,梁业年天天都往范府跑,你说我们兰台是不是也该送点什么表示一下?

    李见碧闻言心里生了火气:这风吹两边倒的狗尾巴草!前几日还殷勤切切地天天往自己这儿跑,刚接了案子就不来了,晴天送伞,雨天没人,他早知这没节操的无赖靠不住!这会指不定正与梁业年在刑部喝茶说笑呢!他这般想着心里的火气便噌噌往上窜,烧得他脑袋昏昏乎乎差点站不住。

    那侍郎见状连忙将他扶到罗汉床上靠着,说大人别气坏了身子啊。李见碧倚着红木栅雕,说这样下去不行,我明天得上朝去。

    大人身体还没好呢,俗话说久病多累,不得长久,还是先把病养好了吧。那侍郎道:我明天去刑部拜见拜见,探探口风。

    李见碧闻言扶额静了一会,说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他在屋中独自做了一会,门外细雨潺潺,已落了一天。这种天气,那人更不会来了吧。屋里烧着银骨炭,但风从打开的寝门吹进来,仍令人觉得凉冷。李见碧拢了拢衣襟,想起什么似的问一旁的女婢:“今天范府的药有送来吗?”

    “今天……好像没有送药来呢.”那女婢抬头看了一眼李见碧,轻着声音道,“也许再过几个时辰就会有人来了。”

    再过几个时辰就要天黑了,李见碧知道,这时辰还不送来,怕是不会来了。这人挺有主意啊,先断了人,再断了药,循序渐进的,很会划算啊。还怕乍然断了来往,会惹自己伤心不成?

    李见碧冷笑着,在心里狠狠划了范安几刀。

    不想此时三月突从门外进来,笑着道:“大人,范大人又来送药了。”

    李见碧闻言抬了头。“真的?”他下意识便笑起来,起身拖了地上的帛屐走到门口,那范安正从中庭的月洞门走进来,撑着伞一眼见到了李见碧,老远便喊:“啊,李大人,我来看你了!”

    李见碧抱臂站在门口,那脸上含着笑容,细长的眼睛也弯了起来。范安未着官服,只着了件浅色长衫,走了一路,半身都被雨水弄湿了,额上发丝都沾着水珠,脚上一双锦靴被泥水沾得看不出颜色。

    李见碧觉得他撑伞的模样活像街头不羁的浪客,平日再衣冠楚楚,也不及此时万分之一的顺眼。

    范安走到台阶下,从怀里摸出一包草药递给廊上的三月,道:“我这一路走来都弄湿了,你赶紧给李大人熬起来,否则这药要受潮了。”他说着往台阶上走了一步,那带泥的靴底立即在台阶上印出了一个脚印。他低头看见了,哎呀了一声有些不好意思地又退了回去,道:“我这回怕来不及,从小街绕过来的,不想下了几天雨,路上坑多,我那马车都陷在里面了。”他嘿嘿笑了几声,说我身上脏成这样,都不好意思进屋去了。

    李见碧想叫他进来,但看他那副故做憨厚的模样,忍不住说起风凉话来:“范大人公事繁重,不方便就不要来了。”

    范安被他噎了一噎,道:“我不是放心不下大人的身体吗?”他说着抹了抹额头,看着李见碧傻笑了许久,道:“既然这药送到了,那……我就先回去了。我府里还有点事。”

    李见碧有些吃惊,这人平日送药过来,都是死皮赖脸地亲自熬好了药才肯走,今天怎么转了心性,连屋都没进就要走了?

    李几碧心下不悦,却也不好开口留他,眼见范安真转身要走了,才道:“你换身衣裳再走吧。”范安转过头来,有些受宠若惊地问“啊?”了一声。

    李见碧道:“你这样回去当心得了风寒,去我屋里换了衣服再走吧。”

    范安感动极了,他连忙走回来说谢谢大人。那阶上的家奴替他接过了伞,范安走上阶去弯下腰,将那粘泥的鞋子脱在门外进了寝屋。李见碧指着内里的牡丹屏风,道:“那里面放的是我平日里的衣物,你进去换了吧。”

    范安又道了谢,规规矩矩地入到屏风内里去了。那墙上开着十几个柜子,打开来皆是深紫浅白的常服,织锦纹绣,颜色冷肃,范安轻翻了翻,扯出一件轻薄纯白的长衫,他抖开来看了一看,觉得领口那白色的绣纹有些熟悉,恍然想起,这不就是李见碧三天前穿的那件里衣么?

    他捧着衣服,脑子里不知想着什么绮丽不堪的东西,脸上竟红了起来。此时外间的李见碧唤了他一声,范安一个惊醒,忙哎了一声,道马上就好了!他说话间快速地脱光了自己的衣服,将李见碧的里衣给套在了身上。

    “听说你前几日接了杨谦贪赃一案,近些天日日伏案理事,忙得不可开交。”李见碧的声音透过外间的垂纱传进来,“这案子是我都察院起的头,如果有什么理不顺的地方,尽管来向我开口。”

    李见碧道:“杨谦一案物证确凿,棘手的是人证。摸下去牵扯到一串儿贵胄人物,指不定还有皇亲国戚,你对此可有什么打算吗?”

    “下官哪敢有什么打算,秉公而行,无愧于心即可。”范安系着腰带,言语倒是坦荡,“我已想好了,若真有一天因这案子得罪了人,大不了罢官黜职,回家种田吧。”

    李见碧闻言轻笑了几声,似对他的回答极为满意。

    范安披好了外袍,将那广袖捂在鼻间嗅了嗅,檀香轻浅,冷如雪卉。李见碧的里衣是上好的薄丝织成,触身细滑,寸寸服帖,如同李见碧的妙手轻覆在肌肤上一般。

    李见碧在外要是知道这人拿着他的衣服都能意淫,非得气出血来不可。

    许久之后,范安捂了捂脸,正了正身子,满身色气地从屏风里出来了。李见碧抬头看了他一眼,问:“好了?”

    范安走到李见碧跟前,满脸通红地道:“多谢大人,不过下官府里真还有事,要先告辞了。”他说着抬头看了一眼李见碧,又道:“我明天还来看大人。”

    “那好。”李见碧示意一旁的三月,道,“你安排马车送送范大人。”他说着亲自站起身来,将范安送到了廊外。

    廊外雨珠飞溅,李见碧站了一会,那衣摆下边就有些湿了。范安忙让李见碧回去,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几步,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转头道:“李大人!我府里还有只老母鸡,我今晚炖了给你送来?”

    李见碧只听那雨滴打在伞上的声音啪啪做响,隐约听他说要送什么东西,以为是明天的草药,便道好的。范安面上一阵欢喜,踌躇了几下,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范安走了不久天色便暗了下来,李见碧做完当日的审录,正准备小憩,门外突有侍从过来报告,说门外有人求见。

    李见碧以为是都察院的属官,便问:“是哪位大人?”那侍从却道:“小的不知,看起来面生,好像并不是朝官。他让我传句话,说是‘子屏’求见。”

    李见碧闻言愣了一会,“你说什么?”他放下笔,道,“你再说一遍。”

    那侍从道:“是‘子屏’求见。”

    李见碧猛地站起身来,他急急从案桌后走出,袖子带飞几张纸也浑然不知。他似要出门去,走到槛门前却又止住了身影,回头问:“他带了几个人?”

    那侍从道:“他只有一个人。”

    “快些叫他进来!”李见碧道,“别让多余的人看见。”李见碧少有如此慌乱的时候,那侍从应了一声,连忙去了。

    乌云掩月,雨雾蒙生,从远处的月洞门走来一个人影,深色曳撒,暗色比甲,重靴踩碎满地雨水。那人身形伟岸,站在廊下看着李见碧,肩上覆缀的片甲反射着刺眼的芒光。沙场的战风吹黑了他的皮肤,万骨生死坚毅了他眼神,还有那些被风霜磨砺出的棱角。

    三年不见,只有那笑容他还认得出来。

    “我收到信,知道你病得严重,所以来看你了。”那人笑着上前来,一把抱住了李见碧,他哈哈笑了几声,又放开,问,“怎么你却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