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人外有人
苏道在韦家这一住就是半年, 韦家人很奇怪, 那县衙修了半年还未修整好。这让韦家人更确认了苏道是洛阳城里郑州派来的人。赶人家走是自然不能的, 韦家从来都是求自保, 在苏道跟前也是百般的奉承。苏道通过韦家,通过无梦阁的帮忙, 这半年来将关陇集团掌握的差不多了。以前苏道身在江南,是富甲一方的大小姐, 对北方这些贵族了解的甚少。天子亲政开始打压关陇贵族, 那时候苏道还年幼, 根本不懂这些,只听堂上的爹爹时常叹息。如今苏道才明白, 这些贵族的手伸的太长, 影响太过大。这是能够左右江山的能力,难怪天子会拒之。郑州也不敢迁都迁回长安。君主给了苏道一封信,让她去找河东柳氏。柳氏是这一代的旺族, 朝堂上姓柳所出的官员不少,但那些人都和天无痕没有关系, 但是天无痕让她去找柳氏。玄武门的守城将领薛礼, 如今被调往了兵部。郑州只抄了张士贵, 娄师德将薛礼留下来了,并且安排在自己身边。郑州觉得他也是个难得的人才。薛礼是柳家的女婿,自上次东征回来后薛礼一举成名,且将母亲与妻子接到了洛阳。这让柳家人炸红了脸,当初因为薛礼的执拗而与他翻脸。没想到不过几年的时间, 薛礼成了大将军,成了东征的英雄,竟与苏烈同名而论。直到大肃变了天,薛礼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升了官,跟随了丞相娄师德。柳家与薛家一样,是将门忠烈之后。永徽四年冬,薛礼以巡察使的身份到河东道巡察。既然薛礼是娄师德保的人,苏道就知道了这个薛礼不简单。巡察使是天子的眼睛,代替天子巡察各道,不论品及,那些地方官门都是要百般讨好的。薛礼没有从轻就简,像往常的巡察使一样,该有的阵仗都有。不过这次他将夫人一起带上了。来洛阳多年,柳环念家,并且薛礼如今光耀门庭,还有什么理由不回去呢。一路上拦轿子的流民太多,薛礼仁善,将带着的全部东西都分给了这些流民。这样的朝廷,薛礼不愿意留着,若不是娄师德的劝诫,薛礼早就走了。天子昏庸,任由权臣左右天下。柳环也想过,如今再回柳家,怕柳家人也是不屑的。大肃朝中,柳氏的人多,但是都是柳家其他房的人,柳氏长房是柳环的父亲,柳环最小,但几个兄长和姐姐也都没什么出息。本想小女儿聪明伶俐,是几个女儿中最具慧根之人。还未出生时就定了姻亲。薛礼东征出了名,这对柳家的名誉是极大的,毕竟薛礼是柳家族长的女婿。谁知道柳昭当初和薛礼决裂了,将女儿也赶了出去。女婿被封为巡察使,这一大巨头来巡察河东,前有苏道后有薛礼。河东这些氏族们预感到不好,这不是很明显郑州要对关陇动刀子了吗。郑家在长安时就没有好名声,四姓里最跋扈的一姓,关陇得势的时候就不待见这个外戚郑氏。如今郑氏登台,“看见白家的下场了吗?”“这将来也会是咱们关拢的下场。”河东这些氏族当家聚在一起商讨这些事情。苏道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有朝廷上的帮衬,又有自己从中作梗,想要关陇这些原本就对皇族没好感的贵族们反过来支持就容易多了。河东这些氏族,虽不讨厌李氏皇族,但是对其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压多少都是有些不满的,但如今郑州。郑州的手段他们见过,洛阳城的乱葬岗还埋着不少郑氏曾经的对头呢。“我这次就不随你回家了。”薛礼淡淡道。“你这次巡察,不就是为了看那些氏族吗。”柳环聪明,但是也想不到薛礼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帮郑州打压河东这些贵族。薛礼知道自己去不过是做做样子。郑州真要知道这些个氏族们在搞些什么不早就知道了吗,哪里还需要专门派人去查。“你念家,礼不想扫了岳父大人的心情。”早些年的时候,天子还不是天宇成的时候薛礼想过衣锦还乡,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回去。薛礼还好,回不回去都一样,他做到了当初的承诺,没有让柳环蒙羞,也将曾经那些不看好薛礼的人狠狠的打了脸。柳环看着车窗外,憋着闷气,别人都想要的荣华富贵,她却宁愿在煤窑里生活,至少那时候薛礼心念的是自己。但是薛礼入朝为官后,在家的时候极少,总是不见人影。如今天子已经非明君,这个朝堂,柳环想不到薛礼还有什么理由留下去。车内的气氛十分冷淡,薛礼察觉到了她的一丝不悦。“我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事,环儿素来了解我,这次也依旧。”以柳环的见识,她自然知道薛礼背后肯定没有那么简单,洛阳的风平浪静也太过奇怪。这一路上,天下是怎么样的,柳环看在眼里。她知道,只要郑氏还把持着朝政,这江山撑不过三年。薛礼的话没有得到她的谅解,不过他知道妻子心性,若自己一而再再而三辩解,那么她就会真的生气了。巡察使的轿子到了河东道,河东道总管亲自来迎接的,阵仗很大,给足了薛礼面子。薛礼到河东自然不少人认识,州试的时候薛礼不中。这里面有人从中作梗,其中少不了河东道的当家人,心虚,所以在接薛礼的时候好话说尽,这种人薛礼在朝堂看的不少。他不像其他人一般,计较太多,当年未过应试的事情他早就忘记了,只有这些做贼心虚之人还念念不忘着。其实他们都怕,都怕如今当了高官的薛礼公报私仇。丞相眼前的红人,又是巡察使,想从中作梗诬陷几个地方官是很容易的事,狠一点的先斩后奏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他们怕极了薛礼。河东道的总管姓柳,没错,就是河东柳氏那个姓,只不过是柳家支系,来往不多,但是当初请帮个忙还是可以的。柳环下来的时候还客气的喊了一声。“三叔!”柳程三僵硬着脸强笑了笑,当初他是很不看好柳环嫁给薛礼,拦马的纨绔里还有自己的儿子。能当上河东道总管一职,想必是有些能耐的,当初天下分十道,能当这十人中的一人已经是了不得了。柳程三不简单,母亲是裴氏,是当年独孤皇后的族人。再凭借柳家一步步到了现在。“薛使远道而来,先去下官府中休息,下官让内人准备了茶水。”河东道包括关陇一带,从北魏年间就是军事重地,到后来军事集团的崛起。以及历经了多朝后被后来这些将领的后人所圈地形成一派。梁时就是隐患,再到大肃。薛礼的薛家也在其中,自幼耳濡目染,他深知这些人的背后有些什么。相比山东的文人,河东这些要难对付的多。大肃门第风气极其重,这些都是名门贵族,扩展至今,手早已经伸向了大肃上下。柳程三能周旋这么久,也不是平庸之人。薛礼知道要先拿下柳程三,韦家和柳家关系一向不错。韦玄贞经常到府里做客,韦家背后不简单,苏道知道韦家暗地里驯养了不少死士,而这些怕也是柳程三背后支持的。柳程三和韦玄贞一样,都是极其狡猾的人,否则怎么会搞到一块去,直接开门说话肯定是行不通。思来想去只有走其他路。人只有逼急了才会露出本来的面目,这两家一样,不施压力他们便不会急着跳出来。薛礼既没有失礼但也没有好眼色给柳程三看,点头上轿进柳府。一副人上人的姿态,对柳程三的奉承爱理不理。骑在马上的柳程三也是一肚子火,自己怎么说也是他的叔叔,做了郑家的狗就这么看不起人。柳程三歪曲着脸,心里暗骂道。柳府的师爷觉得这种气氛总不太对劲,有意无意提醒着柳程三。“大人,郑州上台几年,肃清朝中全部敌对势力,怕是要将这把火烧到河东来了。”柳程三点头,这一点韦玄贞提过,“你这么说我到想起来了,半年多前信任的咸阳令突然住进了韦老弟的家,这一住都快一年了…”柳程三又看了看身后远处的轿子,薛礼和柳环坐在里头。咸阳令不住府衙,借机会住在当地贵族的家中,何况京兆韦氏还是关中之首。这不是刻意安排的那又是什么呢。加上这突然被安排来的巡察使。天下这么乱,莫不是郑州害怕了,想要杀鸡儆猴,先端了河东。柳程三心里想前想后,想着郑州到底要干嘛。他还记得,郑州刚刚上台,自己差点河东道总管之位不保,要不是河东支持自己的人多,他还真就被拉下了位。大梁与大肃天子在的时候,还只是打压地位,并没有对其做什么,怎么郑州一上来就如此。这些他们觉得不假,郑氏是外戚,李氏皇族给他们的又什么时候少过呢,封侯拜相,为武将之首,但是他们仍旧不忠不义,将天子逼下位,扶持着傀儡,把持着朝政。就差自立为帝了。柳程三很能隐忍,依旧恭恭敬敬的对着薛礼。“河东近几年可还安稳?”“安稳,安稳,如今局势虽紧张,河东尚安好。”薛礼这几年都在洛阳,河东几年未曾回来了。“哦?尚安好是什么意思!”柳程三愣了愣,意识到自己讲错了话,又或许是觉得薛礼理解错了意思。“河东还向从前一样,百姓们兢兢业业,手下的人也尽忠职守,请薛使放心。”薛礼点头,“河东一代,素来都是国之重地,也都是历朝历代君王所重视的地方。”“是,河东特殊,西虽有河西做屏障,但是河东军事屏障乃至关重要,这点下官明白。”薛礼摇摇头,“不是指这个。”柳程三故作痴疑,不解其意,“下官不懂。”“大肃何以建国?”“梁之□□,百姓之怨恨,时势所为。”“这是其一!”说着,柳程三就明白了,他是柳氏族人,岂会不明白呢。“薛使喝这茶,咱河东自变的,薛使久在洛阳,想必这茶也是许久不曾喝了。”“你倒是有心。”柳程三笑了笑亲自递了茶过去,薛礼看着他端茶的手手心都湿了。作者有话要说: 知道自己被算计了,可是不知道这算计其实拐了弯。以唐为背景哟,所以是李姓,因为是篡位的,为了显示正统而改姓这个没毛病。将姓改回来是郑州想要篡位不难理解。用姓氏来代替皇权衰落可以这么去想。谋划好了,我们的女主要开始反攻了,后面没啥激烈的过程。番外的彩蛋会有个很多惊喜哦。前两天刚刚回到家带小侄子去了,还有家里人住院了就没更,今天把我姐气走了,我也郁闷死了。如果没有日更也会有隔日更,群的话因为没人说话我就取消了。另外感谢各位追到最后,第一次写文还是写大长篇,我在努力坚持了。